2024-06-26 11:50:44 | 瑞迪网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 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由同济大学、宏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依托百年名校同济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设置专业。学校设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医学影像技术、汽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德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汽车服务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等 33个专业(方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500余名。,学校实施 “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职称与学历并重、教学经验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学校依托同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已拥有一支由520余名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任教师队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20%、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占5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超过60%。,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致力于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应用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建立并实施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等三大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学校将继承和发扬同济大学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坚持以同济大学“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同济大学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师资力量共享、实践平台共享、图书资料共享、管理资源共享和校园文化共享,精心打造新的办学特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优秀工程师、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
同济大学在上海市。
位于上海市的同济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海洋局、上海市政府三方共同建立的一所重点院校。办学历史悠久,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名气都是非常高的。国家985、211工程院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院校,是国内招生最为严格的高校之一。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的成就
1、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第一名,建筑学第二名,城市规划独步天下,连清华也甘拜下风,车辆工程也相当不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在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的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 。
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其中,7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7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8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12个一级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水平排名进入前2%或A类。
参考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基础医学考研经验分享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2022届考研人(2021年12月份参加初试),本科就读于河南某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一志愿上岸同济大学基础医学专业。
一路走来,实习、夜班、租房、备考、选学校、选专业、提前14天回到考点所在地、初试、等分、出分、准备复试、联系导师、复试、录取,可谓是倍受煎熬,好在功夫不负苦心人,结果是好的。考研,比拼的不仅是知识,也拼耐力和心理。考研路上我也曾迷茫过、伤心过、退缩过,现在我想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少走弯路、少些迷茫。
一、择校和择专业。
我本科是临床医学,按照 惯性思维 我应该会报考 临床专业 ,但我却选择了基础医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在本科阶段曾在基础医学实验室学习过两年,在那段时期里我发现了自己对基础医学强烈的兴趣,一番纠结后我下定决心要跟随自己的内心—报考基础医学专业。
定好专业后,紧接着就是要选择一个院校。基础医学考研专业课初试科目大体可分为两类—统考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综)306、自命题(大多是考生理、生化、病理、诊断、外科总论)。自命题种类五花八门,虽说有699综合,但其实不同学校考题是不一样的,复习、备考极为不便,所以我选择考试西综306。通过这两个条件(基础医学、统考306)就可以筛选出备选院校—一共有18所,分别是同济大学、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南昌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 江苏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兰州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最终,在各方对比下,我选择报考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基础医学招生规模较大,2021年计划招生42人(实际招生45人,其中推免13人、统招32人)、2022年计划招生37人(实际招生45人,其中推免26人、统招19人)。显然,2022年同济大学基础医学统考上岸难度大增,在可预见的未来,难度还会持续增大,但这就是改革趋势,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好好备考。
二、初试经验分享
(一)英语一
同济大学的院线将近60分,是相当高的分数线,也有很多想考同济大学本专业的学生因为英语分数线而望而却步,但有些英语基础薄弱的考生,只要好好复习英语,掌握方法和节奏,还是可以达到这个分数的。我是按英语模块进行复习的,首先说一下英语大头—阅读:我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做了,三天一篇,初期错误率惨不忍睹,完全被打击了,然后就找了许多老师的课来听,上届的学长学姐都有介绍唐迟的阅读技巧课,我也试听了一下,感觉有些技巧好像是有些用,但自己一上手做又不知道该怎么用,于是我就自己总结阅读错误点,文章没读是单词不会、单词一词多义还是长难句问题等等,然后针对性的去做练习。
单词不会就去背单词,一词多义也要背单词同时注意多个释义都要记住,长难句问题就按照辅导资料去划分句子结构,大量的去练习。就这样坚持练,把每篇文章都读懂读透,每个单词、长难句都不放过,整体做一遍下来就会有很大提升。关于英语单词我跟的是朱伟恋恋有词的视频课,朱伟老师的课还是很有趣的,如果认真听下来有很大收获,但注意要跟着总结和反复复习,因为看完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如果不进行复盘就很多时间都浪费了,所以我也不建议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去看他的课,就直接上手背单词书或者用app背单词。以上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最后英语新题型、完型、翻译我是最后在考前一个月做了一遍,因为单词背过了这些基本不会出很大问题,且分值较小,作文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我上网分别找了十篇考研大小作文,背下来,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注意要背熟。
(二)政治
政治我从9月份开始准备。最开始听的 徐涛 的基础课配套他的精讲精练,然后题做的 肖秀荣 老师的1000题。每听完一章课就做完一章题。用完一个月左右听完后,就开始二刷1000题。等到二刷结束后,也就是11月份左右,就会有许多的总结资料,我买的是徐涛老师的小黄书用来提前背大题,并从考研公众号找了一些时政的总结资料,用来每天早上翻看。同时我还买了肖八和肖四,肖八只做了选择。在12月份,肖四就会出来,这段时间我是没有再看其他的辅助资料,全身心地背诵肖四,肖四的大题和选择都要好好背诵。
政治我算是准备的比较草率地,总程我就跟了两个老师,腿姐和肖秀荣。选择题我是买了腿姐的背诵手册,这本大概在10月份以后吧就开始发货了,拿到快递后我就开始看了,这里是看不是背,因为背太花时间,医学专业课告诉我我没有哪些时间,所以我就每天早上和零碎时间抽看里面内容,一直坚持到最后,最后看了个10遍左右吧,结果也还不错。大题不用说肖四肖八不论你最后背谁的我都建议你买来看看,肖大大压得是真的很准,肖八大题可以不背,看选择,肖四拿到手就给我开背,立刻!马上!全部!
(三)专业课
我的复习技巧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把书读薄,学以致用”。我们将在647基础医学的3轮复习中实践这句话。
第一轮复习:3月至8月
建议以书为参考材料,以讲义为主要资料,PPT进行辅助学习。这一轮复习的重点放在覆盖全内容,每一章的每一幅图和每一张表格都需要熟悉,达到看到所有的知识点(不管是否偏僻)都能有印象即可。
讲义共计370页左右,我是按照每天10页的顺序进行回顾记忆,同时自己整理好一个大致的知识点框架。减去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大概需要1个半月即可复习完所有的讲义。这一轮可以将基础打得比较扎实,所以我大概复习了2至2.5轮,生化比较难内容也比较多,可能看了三轮。书看得很少,因为生化占500页,病理和病生也有300页左右,看书的效率很低,书上的重点分布也一点都不明显,我个人的习惯是几乎不看书的(讲义也是我自己整理的笔记)。
综上,第一轮复习主要点在于全面,不需要开始死记硬背,但是要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背景都要熟悉,将知识点连接成知识面进行学习。
1、将讲义作为主要资料
2、我自己整理的第一轮复习框架( 分子生物学 )
3、我自己整理的第一轮复习框架(病理学)
第二轮复习:8月至11月
建议以讲义为参考材料,自己整理第二轮复习的框架图/表格,PPT进行辅助学习。这一轮复习的重点放在背诵大题。《中大考研蓝宝书》上的每一道题都希望能进行背诵,达到对每一道题都全面地记忆过。
《中大考研蓝宝书》收集了647基础医学综合历年考题,以及 中山大学 本科三门课的期末考试题,这本书是专门针对647基础医学综合12道大题的考法编写的。因此,本轮复习不再以讲义和书本为主,讲义和书本都有太多选择题的重点而达不到“应试”的目的。有的知识点是选择题的重点(比如具体血液指标的记忆,和一些很小的细碎点),只适合 专硕 。而 学硕 只考查大题,所以我们复习的中心也只聚焦在大题。
然而,蓝宝书上的题量是非常大、非常详细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漏不缺,每道题都要能记忆到。这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记忆量,而且越到后面,同学们会发现要记忆的知识点就越多越复杂。
为了能在11月、12月高效复习,我推荐大家利用8月至11月的时间,大概3个月左右来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把每道题最核心的框架写出来,整理成自己的第二轮复习资料(形式不重要,但是自己要看得懂)。大概浓缩到1/5,比如生化就搭建30页框架来背诵,让自己能够看这30页就想到了150页的大题(也就是我反复给大家强调的“小标题记忆法”)。这个过程是整个考研中最重要的一步。
综上,第二轮复习主要点在于大题,开始背诵大题而不再纠结于某一个小知识点,但是要对每一道题都搭建属于自己的框架,做到不漏不缺。
4、 我自己整理的第二轮复习框架( 生物化学 )
第三轮复习:11月至12月
建议以第二轮复习所搭建的框架为参考材料,自己整理第三轮复习的更精简的框架,在考前一天完整看一遍第三轮框架。要求在第二轮框架的基础上,将句子提炼为“Word”,以词概括,考前一天要保证每个知识点稍微复习到。
647基础医学综合有一个特点是,越到后面越会觉得时间紧迫,三门课的背诵内容需要反复记忆,而且前面背的考前也容易忘,所以对考前的归纳整理能力要求特别高(因为此时英语和政治的记忆内容也很多)。所以,尽管第二轮做到了把三门课浓缩到50页左右的框架,但是考前一天也不可能把50页看完。
我们要尽量把50页的内容浓缩到12至15页左右,达到考前能够一晚上全部复现一遍的程度。因为每道题价值25分,所以我们且不可漏掉哪怕一道题,不然万一考到了,就是整整25分(即1/4分值)的损失。
大概有1至2个月的时间做这件事,这时候因为第二轮复习我们整理出来的框架只有50页左右,而第三轮复习的框架只有15页左右。就建议大家反复地、反复地、反复地背诵第三轮框架,大概每天5页,能背上6到8轮最好,因为这时候你就能发现自己对每道题的关键点了如指掌,真正起到了以点概面的作用。
综上,第三轮复习主要点在于精简、突出重点的框架,能够从一道题中最最关键的、最最不容许出错的词进行复现,再考场上再对关键词、关键字进行扩写,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小标题背诵法”的核心内容。
5、我自己整理的第三轮复习框架(生物化学)
其实在我看来,专业课背诵不是看你背过多少遍,重要的是你每一遍背诵都有所收获。靠以上方法我总体认真的梳理了一遍,总体有了大致的知识框架,然后第二遍就按自己的总结开始背诵,着重背诵重点知识点,对于非重点就用背写的方式,进行要点背诵即可,就这样背诵一直持续到考前。总的来说,我们的专业课是内容多且复杂的,要着重根据学校大纲分清主次先后,把握重点,梳理逻辑,这样能记得更深更牢。
三、复试经验
同济大学复试较早,通常在三月底。2022年基础医学专业复试线英语60、政治60,西医综合200,总分330,共上线32人,复录比为32:19。2022年仍然是线上复试,考务老师帮忙线上自主抽题,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测试、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外语听说能力测试等。对专业理论知识测试,采用在面试中以口头提问方式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含外语听说能力测试)通过专家组面试方式进行,主要包括:考生个人陈述 3-5 分钟,考官就考生陈述情况、理论知识考核等方面进行综合提问。总体上来看,个人感觉难度中等。
最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上经验仅供参考!祝愿学弟学妹们一战成硕!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有一个研究生招生系统是干什么的?的相关内容。
是给要来本学校的研究生准备的。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4个校区占地3810亩,总建筑面积181余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硕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国际学生3575人。
1893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Dr. Erics Paulum)来到上海,在德国总 领事馆附近开一诊所。后来,他与在上海的几名德国医生成立了“德医公会”。八国联军侵华时,德国运来大批医疗设备,聘请当时在上海负有盛名的宝隆医师,协助在沪成立了伤兵医院。德军归国时,为感谢宝隆,将伤兵医院的医疗设备悉数赠送给宝隆。
以上就是瑞迪网整理的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有一个研究生招生系统是干什么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硕士研究生找工作看硕士专业还是连本科专业一起看?那要具体而言了。如果专业跨度不是太大的话,一般不会看本科专业的;如果专业跨度比较大,有的单位会看,不是绝对的。如果本科专业不是很满意,那么考研时就一定要换一个专业,先不要考虑过多对找工作的影响。好的研究生专业对工作的促进将会大超过本科专业的负面影响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
2009年重庆科技学院三本专业还招生么?今年已经不招了,以下是相关新闻信息,可参考:经重庆市教委批准下达,今年我校总招生计划为4750名,其中本科计划3350名,专科计划1400名,招生计划总规模与去年持平。与去年相比,今年我校招生计划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本专科计划比例继续结构性调整(本科计划占计划数的70.5%,2008年为60%);2.新增地质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电
研究生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研究生自主招生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为招收研究生而采用的一种招生方式。这种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自主招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生自主招生是对考研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由于研究生自主招生考试是由高校或联合高校自主组织的,因此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更贴近所报考的高校和专业,有更大程
2025年专业研究生与学术研究生区别是什么2025年专业研究生与学术研究生在培养方向、招生考试、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费用上有明显区别。首先,培养方向不同。学术型研究生专注于培养教学与科研人才,颁发学术型学位,旨在培养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专业人士。与此相反,专业型研究生侧重于市场紧缺人才的培养,以弥补学术型研究生在应用实践方面的不足。其次,招生考试的安排也有所不同。学术型研究生
研究生招生专业前的数字代码是什么意思?这只是个代码而已,没什么特别的意思第一门是考政治,第二门是外语,第三门就是数学或者是业务课一,而最后一门就是业务课二。数学有数一,数二,数三三种,所以就是301,302.303。其它的也表示一样的意思。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的专业代码是多少啊?045101教育管理,045102学科教学(思政),045103学科教学(语文),045104学科
党校研究生有什么要求?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是需要学员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大学本科毕业;另外,还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一般都需要考试,每年四、五月份左右报名,本科两年半。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研修班,一共开设了四个研究方向的研修班,分别是社会学专业、战略哲学专业、法学专业以及经济管理专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研修班对学员报名有一定的限制,招
历史系的研究生有哪些就业方向?张雪峰为什么不建议考研考历史学的原因:市场饱和、就业率低大部分文科类学校都开设有历史学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超级多,也导致市场上已经严重饱和,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比较窄,就业率也不太高,这个专业属于教育部公布的红牌专业,而且连续多年上榜。在普遍认识中,历史学专业是冷门专业,因为就业选择少,因为无法获得高薪等诸多原因。从各大搜索平台上“历史学考研到底好
吉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是什么?吉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如下:一、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01评价理论与决策方法。02信息系统(含大数据管理)与运营管理(含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03工程项目管理。04物流管理。二、120201会计学。三、120202企业管理。四、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五、
2024-06-19 06:48:36
2024-06-24 00:09:22
2024-01-23 23:48:16
2024-09-19 21:03:57
2024-09-10 15:53:21
2024-04-05 08: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