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

2024-07-06 06:01:00 | 瑞迪网

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初试总分415分,专业课分别是122分和135分。

一、前期准备

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考本校本专业,也就是数学。考试科目就是政治、英语一、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后两门都是我的专业课。刚好去年年初遇上口罩,在家上网课,后来五月底回学校又是各种考试,故而在六月份前基本上没有怎么开始复习,只是看了部分专业课的教材。我全程没有报班,是参考了很多经验贴,然后自己制定的计划,不过也看了很多网课。下面分别介绍每门课的备考。

二、择校

我相信大家内心都怀揣着梦想,高考或是发挥失常、或是不甘心,又或是曾几何时自己辉煌过,想要在这次考研中一鸣惊人,重新来到自己的巅峰时刻。我并不打击你,因为有很多学生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亦或是本来高考的学校就非常好,这些同学有自己的目标,大家按照自己的计划接着跟着扬哥学习就好了。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本科期间基础差到死,但是也想要有一个研究生学历,也想打一个翻身仗,这时我认为选择要大于努力。当然我并不是想要打击大家,让大家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大家都不报顶尖学校,而是大家切记要务实,考研一年只有一次,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一定要先选学校!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顶尖学校全是侧重点),大家要找到学校的考试大纲,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会给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如果一本书全看我认为没有必要。我了解到的考研择校遵从二级跳原则: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二本的大专业,那么你可以选择一本院校或者末流211,都是机会比较大的。但如果你选择的是顶尖211或者985,那么可能需要你的基础和毅力都超乎常人(当然每年有很多逆袭的例子,我只是说大概率上是这样的,别杠,杠就是你赢)。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大概推算一下自己机会比较大的学校。另外在我看来如果你不读博士,或是只想要个学历,除了那些双一流、211、985,一本院校毕业证效果都不会相差太大,足够的。而且考研什么最重要?如果你像我们一样经历过,那最重要的一定是一战成硕,我认识太多的同学朋友报一个顶尖的211或者985,三百四五可能调剂到偏远二本,当然这些人依然可敬,上岸就是好样的。但是连国家线都没过的落榜同学呢?再来一年?可以啊,只要你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你可能有,但我没有。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啊朋友们!你有梦想我尊敬你,但是如果你的基础像我一样,那么请你务实一些,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院校,拿我们河北来说,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等我认为都很不错,各个省有各个省的学校,大家自行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学校?(我介绍的是我的择校方法)首先,去你想去的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找到初试一志愿名单以及拟招人数,如果一志愿都没满,那么说明这个学校有调剂名额,基本上一志愿过线都要,这种学校复试爽到爆。再好一些的学校呢,可能就有淘汰率了,大家看下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找到最低分,按照那个分数努力就好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想去学校的学长学姐,他们给你们的初复试指导真的是太太太重要。

三、各门课备考

1.政治

政治我是在去年八月中旬左右开始的,每晚用倍速看徐涛的强化课,徐涛讲课很有意思,尤其是马原,比较难理解,通过网课会更好地理解同时相应地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后章节的选择题和相应部分的1000题,做的时候我是把答案写在A4纸上,单选多选各一张。做完一遍后我又开始看徐涛的刷题班,同时刷第二遍1000题,这一遍的答案我是写在1000题的刷题本上的,刷题本是从网上找的电子版,然后在ipad上做的。政治选择题非常关键,所以1000题要认真做。

在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开始背政治以及大题,同时做各种押题卷,除了肖四肖八,我还找了徐涛的押题卷做,不过主要还是做选择。

知识点我是用的徐涛的黄皮书背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腿姐的也挺好的,这个看个人选择。重点背肖四的大题,不过肖四不要拖到最后一个周再背,否则真的有点来不及,当然背肖四也需要有侧重点,这个在肖四出来后在网上会有各种分析的。此外也需要多关注时事,选择题能拿到时事的分也会对成绩有影响,毕竟能多几分是几分嘛。

总的来说,政治不需要开始太早,当然了也不能太晚,最迟九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政治前期就好好刷选择,后面会有各种预测卷和小册子来帮助你背后面的大题的。

2.英语一

在英语上,我英语不是很好,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和方法,考研英语是擦线过的,但不得不说今年英语一是真的很难,做阅读的时候就感觉问题和文章根本没关系,以至于考完后我都记不清自己写的选项。

不过背单词还是很重要的,除却一些特殊情况,我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就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用的是红宝书,因为我从大一开始就在用红宝书,比较熟悉和习惯,尽管它设计不那么好。背单词软件上也可以用某贝,这个就看个人习惯和选择了,只要自己用的习惯有效果就可以。

阅读和作文是关键,作文大概11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而且一定要有个自己的模板,不要盲目背范文,可以买本作文书来自己总结,我当时是的刘晓燕的,她的作文书比较基础一点,不过如果介意可以看别的人的作文书。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所以作文也还是要多花些时间的。

关于阅读,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是真题要好好做,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近20年的真题,前几年的由于题型不太相同,当练手,然后再去仔细看文章翻译,后面从10年左右开始,题型稳定后多观察选项的设置方式和错误原因。我当时看了些唐迟的视频,他的有些方法还是可参考的,阅读多练,我是从八月份后开始每天下午做两篇阅读,真题做了两遍,其实做第二遍的时候,有些还是很陌生。

翻译和完型我都没有花太多精力,完型比阅读好做,而翻译真的太难了,后期我是找了唐静的翻译笔记看,里面有些固定句式的翻译。新题型无论是哪种都需要练习,但是最后遇到哪种,就看运气了。

总体来说,英语与个人积累也有关系,但是作文一定要重视,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还有就是字迹要工整。考研时,我是先写的作文,再做的四篇阅读,之后是新题型,然后完型,最后做的翻译。

3.数学分析

前期我是把教材看了一遍,本科用的是复旦大学欧阳光中的,但有点难,所以我用的是第四版的数学分析,是在ipad上看的电子书,先把教材整个过了一遍,自己把一些定理总结下来写在白纸上。

然后从七月中旬开始,看李扬的网课配合着他的强化讲义,他也有基础课,但我直接买的强化班。在强化讲义的目录上记下完成每一节的日期,参考李扬给出的进度,自己每天有个进度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完成当天自己制定的计划。第一遍我是先看的有答案版的,看懂了不一定会做,难一点的,我会自己在脑子中过一遍解题的大致步骤,然后在草稿纸上写出来,有的部分我熟悉的或者过程我看的清楚明白的,就会跳过这段的网课,网课基本都是2倍速看的。

在十月初过完了第一遍的强化讲义后,我开始看无答案版的,同时把一些重点知识和题目里的重点总结出来,写在白纸上。差不多考前一个月也完成了第二遍,然后开始每天做一套真题,同时再过一遍强化讲义上那些重点的部分,比如题和知识点。有些题太难或者太偏的就放弃了,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思路和自己对这些题的理解与掌握。

总的来讲,强化讲义过了两遍,然后认认真真做每一套真题,并及时总结归纳,我是习惯把这些写在白纸上,清楚明了。像裴礼文,因为备考时间紧我选择没有看,而且太厚了,并且上面很多偏题,不太适合考研。

4.高等代数

与数分一样,前期看的教材,我是用的丘维声的高等代数,就是厚厚的那一本,整体复习思路跟数学差不多,也是看的李扬的网课和强化讲义,并记录完成每节的日期。他的强化讲义上很多解题思路与方法值得参考借鉴,同样强化讲义用有答案版和无答案版过了两遍,最后一个月做的真题。高代除了教材和强化讲义也没有再看过其他书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学高代,数分有些地方真的理解不了,但是高代做起来就很顺手。

总的来说,在两门专业课上,还是需要多做题,而且如果题不会做,在看了答案以后也一定要自己再写一遍,看会了不代表真的会,要自己写一遍真正理解了才是真的搞懂了,我是从网上买的真题和解答,不过前几年的题型与现在的相比不太一样,所以用来练手,后面的几套有的就可以拿来模拟,模拟的时候我也是按考研时间来做的。不论是数分还是高代,做过的题要有个大致印象,思路很关键,自己动手做也很关键,眼会了,手不一定会,一定要多动手!

四、作息与心态

作息上,我习惯早睡早起,除了后期冲刺阶段和一些特殊情况,我都尽量让自己在十二点前就睡觉,六点半左右起床,国庆后就是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之间吃午饭,吃完后玩会手机,中午睡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晚上五点左右吃饭,吃完也会休息会玩会手机。冬天早上起床确实很困难,而且我又是个喜欢赖床的人,但想着就拼这一把了,挣扎一下还是会起床。起床后先背单词,然后吃早饭,我是在寝室买的燕麦和面包之类的,早饭后看会政治,然后看数分,下午起床后先做两篇阅读,再看高代。晚上会把白天数分高代没有完成的部分看完,然后看政治。最后一个月会在晚上看看英语阅读,在早上和睡前背政治。此外早上也会看看自己总结出的作文模板。其实当时大四上这学期还有三门课,所以课上也会看看政治,或者做1000题之类的。确实有时候需要协调上课与复习,而且两门课都是有作业,时不时上课还要点名,不过好在最后三门课都顺利通过了。

在考研前的两个周末我都是用真题,按照考研时间自己模拟了一下,作息习惯也接近考研的时候,当然有时候会很困,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最后一个月左右,由于晚上有段时间实在太困,所以我中午起床后会喝杯咖啡,然后晚上那段时间适当运动一下。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备考期间感冒过一次,真的很影响进度,但是如果真的不小心生病了,还是要先好好养好身体,再认真复习。

暑假期间我没有选择留校,而是回家备考,家里人也很支持,家里我的书桌和卧室是分开的,而且他们白天上班,再加上家里的环境让我安心,所以选择了回家。暑假期间每周会有一个晚上跟家人出去散步,整天闷着家里复习也会觉得枯燥,所以会出去换换环境。每周也会有半天和朋友出去玩,看看电影,聊聊天放松一下,朋友也考研,所以还会交流一下公共课的复习进度。回校后是在寝室备考的,寝室当时只有三个人,而且都考研,所以大家一起在寝室备考,中午晚上大家也会聊聊天放松一下,整体氛围很好。

五、复试

至于复试,一般都是笔试+面试的形式,具体内容的话每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套路。只能泛泛地说笔试一般是考察那些初试没有考到的专业课的内容,主要的考察方向是广度而不是深度,比如我们学校基础数学专业的复试笔试是一张卷子12道题,涵盖了实复变,泛函,常微偏微,抽象代数,拓扑,微分几何等内容,需要选五道不同方向的题作答。所以这一步很大程度是看你本科阶段整个的学习过程的。虽然也可以花时间准备,但是效果上不会像准备初试那么立竿见影。

六、总结

考研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心态很重要,在备考期间也有很多不顺的事,但放轻松,一件一件解决,不要焦躁。后期的话不要想着什么复习不完时间不够,不可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复习到,所以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尽可能把自己复习的内容掌握好,考场上好好发挥就好,尽力了就无悔。既然决定了考研,那当然就希望能顺利上岸,我当时没有想过要二战之类的,没有给自己再一次的机会,就是尽力去复习,如果真的没考上,就找工作。当然啦,备考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也不会让自己想太多,就努力学加油干!

最后,愿每个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回报!

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

山东大学自考本科毕业后可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啊?

高考落榜生通过读山东大学自考本科,最后考上清华研究生

一、 序言

2014 研究生考试尘埃落定, 早该写点东西了, 但是为什么一直拖到现在还没写呢? 理由有三: 1、 本性疏懒, 要写就得写很多, 太累, 而这又不是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2、我不想写, 因为我总觉得我一写, 就有自夸、 炫耀、 卖弄之嫌。 事实上,只要我一提笔, 我满脑子就是: 我考上清华了? 清华这么容易考? 我真是很聪明? 这自然是讨骂的话,免不了被网友拍砖拍死; 3、 我向来不喜欢分析、 总结, 而且写给后来人看也没什么好处, 因为我一直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东西。 但是我又有充分的理由要写, 理由也有三: 1、 我是高考落榜生, 我是自考本科, 我一次成功,今年以 400 多分(满分450分)考取清华研究生; 2、 身边的人要我写出血泪史, 部分考研的兄弟, 尤其是考清华的(很多都比较狂) , 还是会看我的文章的; 3、 虽然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 有的同志不一定会借鉴我的学习方法, 但是从我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希望。

二、 心路历程

我是 2011 年的高考落榜生, 是一个标准的90后。 和现在的95后同志们比起来, 我算是老大姐了。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因为成绩太好, 不得不读高中。 我的三年高中生涯, 是在苦恼中度过的。 当年年纪轻轻的我, 苦苦思索的是生命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活着为了什么。所以总的来说我比较神经质, 常看些哲学类书籍, 很深奥, 搞得自己故作深沉。 2011年高考落榜后, 我模糊地树立了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去山东大学读了自考本科。2012 年 6 月、 12 月轻松依次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骄人战绩, 充分证明了我的学习能力。 于是在当时的帅哥班主任赵老师的鼓励下, 我有了考研的想法。 2014 年 7 月, 我拿到了本科文凭, 开始全心全意地准备考研。 当然,之前的自考、 英语, 其实也算是考研准备过程的一部分吧。 我不太懂行, 就把想考的学校分成三等, 每等中选择一个代表: 最好----清华大学; 一般----山东大学; 末等----山东交通学院。 很简单很明了,是不是很可笑, 因为我对大学根本就不了解。 清华是人人都知道的, 后两个是本土院校可以去学校看看。 至于什么土木排名, 什么同济天大, 我根本搞不清, 也太遥远。志愿就在这三者之间摇摆,我时而悲观, 时而狂妄。 悲观时觉得什么都不会, 超 多能人都倒下, 我的基础比较差, 交院土木道桥很火的, 只怕我也不能考上,至于山大, 简直是癞蛤蟆想天鹅屁吃,清华是连在梦中也是遥不可及的。 因为我本科的主考院校是山东大学, 准备考研的半年里我一直在山东大学的自习室上自习, 一个力学老师得知我欲考山大(我压根儿不敢提清华,说出山大来已能吓死人了) , 委婉地说外面很难, 尤其是专业课, 会死得很惨, 往年已有倒下的先例。 乐观时觉得英语六级都随便过了, 山东大学自考生中不少学生为四级受尽折磨,研究生和我同堂考六级, 我这水平怎么能考交院,考山大只怕也有点浪费, 天才就该到天才的地方去, 清华又有什么难? 只要我足够努力, 一定能够考上清华! 问题是我自认从来不是足够努力的人,我懒惰, 我躲避挑战。 尽管摇摆不定,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 “求其上, 得其中; 求其中, 得其下;求其下, 则无所得。 ” 我认为这句话很对, 所以虽然我不敢宣扬要考清华,也不是一定要考清华, 但还是以考清华为目标来学习。 我一点点地去做, 不知道自己拥有了多少, 就是填鸭式地往这个还算好使的脑袋里装东西。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迷茫时我对自己说。 如果考山东大学, 务必要一次成功, 但是清华。 在我决定报清华时, 我是做好再考准备的, 内心里有个三年计划。 我当时在山东大学读自考本科的辅导员赵老师有一句话很经典:“你考上清华正常, 考不上清华也正常。 ” 这真是太对了。 我学习能力这么强, 清华不是遥不可及; 清华名头那么大, 天下能人那么多, 我考不上太平常不过了。我这种超没自信心的人竟然最后自己作主敲定报考清华大学, 现在想来我都讶异自己的勇气。 可能刺激我的还是赵老师那种“看你有没有胆考清华” 的眼神。连试都不敢试,我不服气。 对我来说, 清华不仅是名牌大学、 最好的理工科院校,而且其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 挺合我这种旁门左道的胃口。 正如前辈们说的, 清华是一个梦想,一个目标, 一种激励。 也许对所有外校考清华的, 清华都是这样一个梦想吧。 学习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 意气风发有时, 沮丧绝望有时。 对待情绪低沉,我的办法是放任自流,不勉强自己。 不高兴就不学, 因为学也学不进去。 比之其他山东大学自考本科同学, 我牺牲了很多, 那些姐姐们有了固定单位, 动不动就有十几万存款了, 可是我呢,还负了几万元的债, 想这些心情就会不好。 考不上研究生我一无所有, 考上了又如何? 未来是不确定的, 未来无限可能, 博士学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美好。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这些词时常跃入我脑中。 所以经常会烦躁,经常幻想考不上会如何如何, 至于考上后的美景, 想得较少。 我喜欢这个专业吗? 不知道。 只是我学习从事了这么多年,就继续吧, 懒于换行。曾提过我爱好历史, 想学史学, 但立即被家里否决了。 我喜欢文科些吗? 我文科强些吗? 我常常这样想。 初中时物理、 化学都曾经很差, 高中时学物理化学不通让我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理科的料。但是世事难料, 我不是偏科的人, 最后似乎理科考得好些。

三、 实战经验

四门课程中, 政治、 英语我自认是强项, 而且花再多的精力也不一定能考上高分, 所以我分配的时间一般。 政治方面,我向来信仰共产主义, 不象某些同志那样反对书里的思想, 党的思想政策从小就灌输, 基本思想是根深蒂固不用复习的, 要看的只是些细节, 70 分是没问题的。 最后结果很遗憾, 差一分到 80。 英语方面定的目标也是 70 分以上。 买了 2014 版大纲, 为的是背记单词, 但到考前还很多单词不认识。石春祯 220 篇, 纯粹是为扩大阅读量; 张锦芯 100 篇;真题;为新大纲而买的专项训练书(这种匆匆出的书都是垃圾) 。 还有黑博士8100 词汇突破买了看了不到 10 页; 毕金献模拟题做了一半, 那确实是如众网友所说----做 了想哭, 只有自我打击的份, 不想自虐的人千万别做, 我没一份能及格, 很郁闷。 封套上吹嘘的话真是笑料:“每做一份, 就给考生增添一份成功的信心。 ” 如果不是过了英语六级, 真会怀疑自己只能考 40 分。 我是从来不练英语作文的,考场临时发挥, 因为以前爱朗读, 所以语感不错, 作文也不是太差。我六级有 76 分, 后来又自学了新概念英语第四册,另外做了那些阅读理解也不少, 最后只考了 74 分, 不太满意。 专业课有150 分, 理论上应重视, 但事实是, 因为专业课很难, 又没有人可以请教, 我一直畏难不学。 觉得太难了, 搁置。 直到 10 月国庆节(我也够可以的了, 都报名的时候了还有一半多专业课是零基础) , 我还没有看下册, 我其实也不想拖, 但一直存在幻想,幻想到哪个大学里旁听一下下册的内容, 因为下册对我而言是全新的, 我一点基础也没有。 尤其是动力学部分, 一看就发晕, 把书又收起来。 这时我的想法是“找到解决办法”, 而不是立即自学, 显然还抱有幻想。 是的, 在 10 月 2 日写的一篇《目前形势和我的任务》中, 我把结构力学列为重点、 难点。 拟以争取外援的方式, 树立信心, 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啃这块并非啃不下的骨头。 我知道我毕竟也是专业出身, 基础尚好,只是以前学工程力学时就弄不懂运动和动力学部分, 现在更面对一本厚厚的书, 心理上未能克服畏惧, 无法进入状态。 其实有我多年自考的经验, 跨过英语、 数学障碍的过程作基础,我知道我面前没有什么陌生、 超难的科目。 结构力学我也能搞定。 我四处联系旁听, 也在山东大学联系可以指点我的教授, 与人交往真不是我的强项, 碰到钉子更懒出击了。交院根本不上动力学部分; 山东大学上得很快, 课次不多, 且已过了一半课次,我的旁听打算不了了之。 翻看我的考研记事, 直到11 月份, 死到临头了, 我才抖擞精神, 鼓足士气, 自己把那一半新书学了。 总的来说, 四门课中, 专业课我最怕, 花的时间却最少, 分数也最令我不敢相信,竟然有 110 多, 差点达到我幻想的分数。 我本想有 100 以上就谢天谢地了。数学是我花时间最多的课程, 一则数一内容太多; 二则数学 150 分, 是得分的关键, 比之没有往年参照、 没有把握的专业课,努力掌握后得高分的可能性大些。 我比较重视基础, 看重教材。 四本教材都买了, 包括同济版高等数学、 居余马版线性代数、 浙大版概率论。 这都是前辈们交口称赞的经典教材。搞笑的是,概率论虽是浙大版, 但没有买对, 没买到盛骤的。 因为我找了很久, 好不容易才找到浙大出版社, 一高兴就忘了盛骤这个名字了。 因为高中基础较差, 所以高中数学书也弄了两本备查。 7 月份过了一遍高中数学教材, 抄了一些公式, 才知道我比别人少了很多常识。 最基本的三角函数、 体积公式我一直到临考还糊涂。我犯过愁, 但一位前辈说用不着再搞高中数学了, 我听了他的话, 糊涂就糊涂吧。然后是李永乐的数学复习全书、 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 题型精粹、 最后冲刺。 这些都是早些时买的。临考前又买了李永乐的 400 题、 真题、 恩波的模拟题, 一般做 130 分左右。刚开始自学数学的时候, 实在没有能搞定曲面积分、 重积分这些东西的信心。 说实话, 什么第一、 二类曲线积分, 高斯公式、 斯托克斯公式,我非常头疼, 可是学通后不就是那么简单的事吗?豁然开朗、 无坚不摧的感觉,很舒服, 给你自信。 最后考了 132 分, 基本实现目标, 基本上没有不会做的题、只有粗心做错了的,而陈文灯、 李永乐书上部分题目至今不会, 所以考研的难度比他们的书略低。 我没有参加过任何考研辅导班。想过一定要参加一个政治冲刺班, 后来天天泡网,知道有好心的同路人提供下载就没去上了。论坛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呢, 也说大家下载的东西有没有看啊, 我是大部分没看的。 打印的资料也许多, 徒然浪费纸张。 我的学习过程是比较随意的, 常常订计划,但计划甚少执行。 学习任务的计划完成得还好, 每日计划我是从来没执行过一次的。 心血来潮时我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计划次日起六七点起床, 11 点左右睡觉, 几小时英语, 几小时数学……但我几乎未在 8 点之前起过床,冬日一般要到 9 点以后。 没有哪天会四门课程都看, 一般是一周只看一科。 不想做阅读理解, 做起来时一天做几十篇,非常有成就感。 每天想着早起读英语培养语感, 但累计只有十几个早上读了。 我看书常有焦虑, 我喜欢数一数共有多少页, 一天能看多少页, 分多少天能看完。 捏捏我看过的页数,掂掂还剩下的厚度。 所以我不喜欢一天分时段看不同的书, 我喜欢整块整块地完成一项工作, 那样才有成就感。 为满足成就感, 我还喜欢把厚书拆分成几册, 各个击破。我不敢自诩天才, 但人与人真是不同的。 家人觉得我很努力。 我得承认, 我是坐得住, 定力很好, 但当我坐在书桌前埋头时谁知道我在做什么呢? 谁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杂念很多, 常常神游物外。 平均起来, 每天学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 我喜欢睡觉, 并且给自己充分的时间睡觉,爱睡多久睡多久, 早上一般起得很晚。 因为我认为睡觉总之是养精神,没有害处, 哪天少于 8 小时我心不安一定要补上。我天天上网, 后期当然是学多玩少, 前期却基本上是上网玩, 化了很多时间,以致我一度想把电脑送人, 以绝我念。 这些家人是不会知道的, 他们以为我用电脑只为学习。电脑成了我与外界联系的窗口, 成了我考研生活中几乎唯一的消遣。

四、 临场纪事

我考试的运气向来很好, 一般是超水平发挥。四场总的感觉是做得比较顺手,没有碰到一筹莫展的题目, 可说是都在复习范围之内,连最没把握最提心吊胆的专业课也在自己熟悉的范围之内, 尽管难得很变态。 考试那两天尽管脖子一直酸痛害我不停揉捏但我是乐呵呵的, 每次出考场打的回家我都是意气风发的,我知道我不会再考了。 考不上我也不会再考了, 因为在考试中我感觉已经到了一个境界, 已经没什么不会做的题了, 再来一年能提高的只是熟练程度。 我不细心, 再来一年我还是不会细心,这个死毛病我怎么都改不了, 4+2=8 的错误我会照犯不误。 这让我发愁得很,我以蜗牛速度算数还是错, 我知道我无可救药。考试中,自感挥洒自如,有些洋洋得意。 考完后,23 日晚上,想起一些错误,上网对对答案, 不免大为沮丧, 此时我估数学不过 120 分, 专业我期望是上100 分的, 政治英语共>120, 只敢估高于 330 分。 数学错了几道题对我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政治英语谁也不会太高太低,专业课据说改卷还有很多猫腻,所以数学是我希望所在。至少要130,不然我哪有戏唱呢? 现在只有 120 了,我很悲观,在家人鄙视的眼光中,还掉了几滴眼泪。刚考完心情激动,在网上泡了几天,对了几天答案,几个月再不理会。考不上怎么办? 这个问题慢慢升起。我的问题很严重很特别,我已经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 考时感觉那么好,清华是最好的,考不上清华我不可能考比它差的, 那我只有一条进修之路:出国! 可是没有钱哪, 怎么办?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自考网 www.sdzk.org 查看完整文章

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

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的相关内容。

大家对清北最为关注和看重, 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给这两所学校倾注的资源和心血最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清北吸引到了最优秀的学生当中的一部分,学校和学生互相成就 ,经过世事更迭,随着桃李满天下,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这种互相成就的影响日积月累,给清北铸就了威望和门槛。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并不会认为只有清北是高水平的大学。复旦、 上交、浙大等等学校都是非常优秀的院校 ,而且 在某些专业上,专业排名相比清北更为靠前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听说了不少的同学分数线到了清北,但选择上交、复旦、浙大等的例子。这说明专业各有所长,而且实力并没有非常悬殊的差距。大家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依据的维度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排名。下图来自于 网页 ,可以看到浙大、复旦、交大也有很多优秀的重点学科,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即便是清北的同学也并不会认为清北是知名高水平大学,其他学校都一个水平,因为在学习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之后,同学们往往会越发意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自己的无畏往往是因为无知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圆圈理论,了 解的知识像一个圆圈,了解的越多,圆圈越大,同时发现圆圈之外的未知世界也越大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谢谢阅读!

瑞迪网

以上就是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为什么说国内的大学只有“清北”和其他大学?”相关推荐
为什么林妙可没有其他的童星火?
为什么林妙可没有其他的童星火?

蒋依依参加中戏艺考,素颜也太漂亮了,但是有谁注意到了她的耳朵一年一度的中戏艺考又要开始了。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一大波未来的明星出现在学校进行面试。中戏的艺考是不允许化妆的,所以大家都是素颜的状态出现在镜头下,颜值也是很能打的。蒋依依也现身中戏艺考,她也是童星出道了,演过很多角色,有《美人心计》中的童年聂慎儿,演过《旋风少女》,还有一些其他的影视作品,是个观众缘特别好的姑娘。不管是

2024-01-05 17:14:12
其他国家的高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色?
其他国家的高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色?

关于高考150天冲刺学习方法一、抽出一段的时间独自听英语,背文章虽然我以前也一直听英语,但一听不懂就马上灰心沮丧,效率不高。这次我看到与心仪的大学越来越远,决定背水一搏,加大决心将听听力和背课文结合起来。早上朗读英语的时候,大家都唧唧喳喳不得要领,也不知道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于是我将吃晚饭的时间匀出40分钟,站在学校的小操场听磁带背英语文章,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暮色一点点降临,我枯寂的生活中

2024-07-21 23:25:23
为什么听说有人大学毕业再次参加高考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听说有人大学毕业再次参加高考的,他们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听说有人大学毕业再次参加高考的,他们是怎么做的?可以的,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时可以参加高考的。普通高考的报名顺序是先网上填报信息,再现场确认(确认所填信息表是否正确完整,照相,签字,领取准考证),网上缴费,三个步骤。未网上缴费者现场确认的信息无效。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自己在网报系统中申请,现场确认时将材料上交招办人员。艺体类的考生除了要缴纳高考报名费,还需要缴纳艺体专业类的报名考试费

2025-01-13 16:28:04
德国留学真的比其他国家要难么?都有什么条件?
德国留学真的比其他国家要难么?都有什么条件?

德国留学真的比其他国家要难么?都有什么条件?一、德国预科因为德国和中国中学学制不同,所以高中应届毕业生无法直接进入德国大学读书,需要在德国读一年的预科,毕业之后才能进入到德国本科学习。学生参加高考,并达到当地二本分数线以上,德语达到B1的水平。参加德国预科学校在中国的考试,通过考试以后,进入到德国预科进行学习。当然也可用英文进行面试,但有的预科英文面试只能读英文预科,选择容易收到局限,所

2024-10-22 05:33:43
大类招生是什么?和其他招生有什么区别呢?
大类招生是什么?和其他招生有什么区别呢?

大类招生是什么?和其他招生有什么区别呢?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大类招生相对于按专业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大类招生有着减少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2024-03-02 21:07:10
为什么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去国外留学?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去国外留学?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去国外留学?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区别是什么?很多有钱人会送孩子出国留学,但是他们去的学校不见得是什么特别好的学校,因为对于这些有钱人来说,在哪上学都是上在国内那些好的大学,想花钱砸砸不进去。国外的很多大学是可以考虑的呀。那会下意识的觉得国外的很多大学看起来很厉害,比国内大学要厉害,然后家里也有这个条件,愿意去给孩子花每年50万80万,甚至说更多的钱就供孩子留学,

2024-12-05 01:21:25
除了高考,有什么其他途径去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吗?
除了高考,有什么其他途径去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吗?

为啥我同学19年高考二本线上了华北电力大学和选择的专业有关。华北电力大学是北京13所外迁大学之一,现有北京校区和保定校区,一般北京校区要比保定校区的录取分数要高。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不仅是985和211大学,更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除了高考,有什么其他途径去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吗?我给你4条建议1.参加成人教育考试。这个只要花钱基本就可以上。但是要脱产也

2024-07-23 19:14:29
说说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数学系?
说说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数学系?

说说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数学系?因为数学这个学科太高深,我还没学够。如果选择其他专业,除了高数之外大概就再也没有学数学的机会了,我会觉得很遗憾。还有一个原因是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于是避开了一切需要进实验室的学科。综合考虑就选择了数学。数学成绩比较好,想报名数学专业可以吗?高中数学成绩好,适合报考哪些专业呢?或者说,哪些专业/行业对数学的要求较高?一起来看一下吧!1、数学类专业

2024-07-13 11: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