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14:12:36 | 瑞迪网
当然自古也有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说法
如果你认为自己天赋异禀
那么你有权力选择
自己有兴趣的专业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要比别人勤奋、努力一百倍
那么你一定要谨慎思考
选择你的专业
因为所选的专业
很大程度上
可以决定你未来人生的走向
近期
麦克斯研究院发布了
《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报告整体数据显示了
2019届大学毕业生
就业现状、薪资收入等多项数据
整体数据
1.平均月收入提升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
2019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2.本科毕业生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薪资较高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
3.高职/专科毕业生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薪资较高
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4.读研比例进一步提升
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
5.专升本比例进一步提升
高职/专科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 到2019届的7.6%。
6.读研带来明显收入提升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回报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
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9683元),其就业满意度(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79%,未读研人群:73%)也明显更高。
7.珠三角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强,东北、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本科:25.8%,高职:22.9%)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本科:21.0%,高职:20.4%)。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来看,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8.“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杭州就业满意度稳居“新一线”城市第一
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的相关内容。
1. 我们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首先要求未来的职业要他的个人兴趣、性格 与特长匹配:从“人职匹配”的角度来看,专业绑定职业行业,无疑是最重要的。2019 年北京市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61.5%的人填报时对大学和专业根本不了解,70.7%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又据北京市教科所的调查,有67%的大一学生,在入校后对所学专业非常失望,都想更换专业 。62%的大学毕业生,在半年内就跳槽换了工作对已毕业的大学生的调查则显示,只有14%的人对自己的专业满意。有43%的大学生在三年内转换了行业,有27%的大学生利用考研 升学转换了专业,2018 届毕业生的工作专业相关度仅为66%,2015 届大学生毕业3 年后的工 作专业相关度仅为61%。不少家长和考生花了3 年(也可以说是12 年)来准备高考,长路漫漫却无怨无悔。却不愿花短短几周来研究职业行业和专业。
2. 再说学校,母校的光环与品牌、在行业里的人脉资源、众多校友的大力支持,是难以计量的无形资产,终身受用,某种程度上,你与学校构成了命运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最重要。
3.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绝对重要。最终我们追求的,是学校和专业二者的优化组合,毕竟我们受分数限制,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得到一些,但放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们要明 明白白,过后也就不会后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这样说过:“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 剩下的就是教育”。通过大学养成的是品性、眼界、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是自由之思想, 是独立之人格。这些才是他终身的财富。 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内容。知识会更新,系统会 升级,只有能力和方法,才是你永久的财富。
4. 专业与职业是什么关系?专业和职业有很强的对应关系。选择专业,实际是选择职业的反推。 我们需要用前瞻的眼光来选择,因为我们考虑的是起码四年以后的专业前景。可以根据现有 的数据,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报告,预判未来。
5. 我们最困惑最烦恼最困难的事,不是没有选择或者选择太少,而是选择太多。现在是大数据 时代,信息透明公开,判断能不能上某个学校已经很简单了,难的是在你可以上的几十上百个“学校+专业”的组合进行筛选排序。 具体又怎么排序呢?
A. 首先是职业兴趣和个人理想:第一应该重视的,就是年轻人追求自我实现,追寻人生 梦想的初心,我们家长要充分尊重,有冲突要冷静交流,特别是时间不充足时,更要平 等沟通。我们不是纵容学生。古人说: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一个人的老师,将专业选择和个人兴趣相结合,才能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专业无所谓好坏,只要考生感兴趣,符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够发挥所长的专业,就是适合考生的好专业。任何专业的优秀学生,都不愁没有好的职业前途。
B. 人格特性匹配:职业规划的目标就是“人职匹配”。这一理论在发达国家已经实践了过百 年,我国才刚刚开始认知。 美国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从国家层面出文指导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初 步认知。 他们从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关系的探索、职业规划三个方面对多项能力进 行了清晰地划分和定义。同时借助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资源,帮助学生从书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发 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遗憾的是,中国教育在这个方面以前基本上是缺失, 现在才刚刚起步。 中国传统生涯观的特点至今还在影响我们:第一,为官为成功之本 第二,考试为晋身之阶,第三,职业生涯刻板认识,传统观念的力量非常强大 第四,服从权威、循例重俗,缺乏个人判断我们就是要利用高中毕业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开启你的人生规划。
C. 秉持就业导向原则: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不要忘了最终还是为了一个好的职业。就业率、 平均薪酬、晋升空间、社会地位、就业满意度,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D. 参照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孩子隐含的天赋和未来的潜力方向 这才是你真正的考验。
6. 如果一定要比较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性,可以按学科门类来分析: 我国的专业划分,最大一级是学科门类,一共有13个: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军事学、 艺术学; 学位就是按门类划分,比如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医学博士。文史哲法教育经济管理,一般称文科。 每个门类再细分成一级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再分成若干二级学科(专业)。
有的门类,学校在什么区域(省市),或者学校属于哪个部委,就业很有关系,学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地域性强:比如医学、农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就业也常常和地域有关,比如财会专业。地域性不强,特别重视业内排名:教育学地域性不强:理学、工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法学, 名校学生的普遍优点是见识广、自信心强 ,工学里的一些专业也有地域性或行业性,比如土木建筑、水利电力、航空。
以上就是高考填志愿,应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以后好就业的专业呢?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在选好大学后,如何确保自己选到喜欢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最激动的那一刻,此时,你可以根据前几年的表格一个一个地确定你的位置,然后填写你喜欢的大学,但是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我们喜欢的大学。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我们最喜欢和合适的专业?知道大学里什么专业好几乎没用。现在几乎所有的傻瓜都知道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专业比较吃香。知道和你能读懂是两码事。甚至,大多数人都不能读他们
高考后报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该怎么办对于填报的志愿,是否后悔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另一些人则对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探讨,涵盖了对填报志愿后悔的可能原因、后悔的程度以及如何处理后悔的建议。一、可能的后悔原因:1.专业选择:有些人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只是凭借一时的追求或他人的
报志愿,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几年前我也是和你一样面对如此的问题,选择好一个自己合适的专业对自己确实很重要!首先祝你考试很成功啊,今年能够六百多分确属不易,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因为大学老师不会管你是否努力看书了,所以在学习上很松,只有自己有兴趣和责任感才会学的很好;于是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很重要了,选择自己的专业首先得考虑几个因素:1、兴趣,你喜欢什么方面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兴
填志愿一个学校可以选几个专业组填志愿一个学校可以选六个专业组。1、高考填志愿可以填六个学校,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空填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2、六个专业都为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指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填报志愿时,一
高考志愿能不能填不喜欢的专业呢?可以填,但我觉得要慎重填。因为高考志愿需要考虑专业和学校名气,这两个因素需要同时考虑。志愿必须填满六个专业吗?建议填满,否则可能会被调到没填的专业。如果能填满,尽量还是填满,最起码告诉学校你的专业倾向性。让学校真的要调剂也会慎重考虑。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1、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院校、专业选择,这可能关系到未来就业方向。高等学校招生录
高考报考:填报志愿是选大学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因人而异、因需求而异、因分数而异,不能一概而论。选择一个专业,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职业发展、一种成才渠道、一种成长方向。如果有相对清晰的职业规划,也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那就勇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使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未来同样可以通过读研、读博等方式进入理想的大学。扩展资料:平行志愿是按填报顺序依次检索,上线落榜的可能
高考志愿填报时是以大学为重,还是以自己的爱好专业为重?每个考生的情况和想法都不同,要综合多种情况分析,无论是先选院校还是先选专业都要认真思考决定。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都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重要的话,那么应该更看重学校排名。相对于专业排名来说,学校整体的排名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校的整体实力,排名相对较高的学校往往具有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当然,专业排名也非常重要,毕竟
报志愿时是选大学还是专业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更好的选择大学和专业,有些时候,二者不能兼顾,那么报志愿时是选大学还是专业?报志愿时是选大学还是专业1、如果个人实力可以,那么建议直接报好大学的好专业;2、如果感觉分数不是很够,但是很想上某个好大学,那么可以考虑报考好大学的冷门专业。当然这个其实风险比较大,个人建议直接报考中意大学的好专业,然后选择服
2024-10-05 01:35:07
2024-11-30 23:55:31
2024-10-10 13:32:22
2024-10-22 15:48:04
2024-10-16 07:25:29
2024-09-03 07: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