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1 16:35:18 | 瑞迪网
1、青岛大学在北京的经济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2、青岛大学在北京的金融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3、青岛大学在北京的口腔医学(五年制)(7920元,不招色盲、色弱)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5、青岛大学在北京的医学影像学(五年制)(7920元,不招色盲、色弱)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青岛大学学校简介的相关内容。
青岛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山东省和青岛市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1993年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等合并组建而成。
百十余年来,学校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从这里走出了40余万优秀校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入围软科(ARWU)、US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和QS亚洲大学世界四大主流排行榜,连续四年位列软科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我们发挥医学学科、师范学科独特优势和品牌优势,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助力青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长江以北地区一流医疗中心城市。推进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师范学院、局校共建青岛大学教育集团,打造11所附属中小学,助力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企业家学院、青岛律师学院、青岛社会工作学院,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打造特色智库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学校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固定资产42亿元,教学、科研用设备6万台件,馆藏图书328万册,电子图书170万册。主办8种学术期刊。拥有2所附属医院,9家直属附属医院。
设有34个学院和医学部,现有招生本科专业7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种;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28种;博士后流动站10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入选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和1个高峰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3个培育学科;学术影响力全球排名693位,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和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共12个学科相继进入全球排名前1%;1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7个学科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17个学科入选USNews2023年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生30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教职工390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464人、副教授895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87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91人。博士学位的教师1794人,博士化率70%。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建有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文教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拥有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临床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教学平台1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一流专业占比71%,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3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国家精品课程14门,国家一流课程6门;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
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8个。
“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7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2628篇,SSCI收录论文1426篇、CSSCI论文1463篇;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89项;获授权专利1800余项。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91余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建立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等项目200余个。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课堂)2所。留学生生源国96个。
学校根植齐鲁大地,立足青岛而发展,在融合发展中形成了医学教育区域优势明显,工科教育行业特色鲜明,理科、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扎实推进,师范教育快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文化创意新兴学科加快孕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大人正肩负着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秉承“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开启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一、2023青岛农业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农业大学在北京的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2、青岛农业大学在北京的水产养殖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3、青岛农业大学在北京的马业科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4、青岛农业大学在北京的园林(含创新实验班30人)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二、历年青岛农业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专业名省份年份/批次计划人数选科科目类型园林(含创新实验班30人)北京2
一、2023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的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2、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的机械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3、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的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二、历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专业名省份年份/批次计划人数选科科目类型自动化北京2022/本科批1物理必选综合机械工程北京2022/本科批2物理必选综合财务管理北京2022/本
一、2023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2、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的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3、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4、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5、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的建筑学(五年制)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二、历年青岛理工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专业名省份
一、202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北京的财务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2、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北京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二、历年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专业名省份年份/批次计划人数选科科目类型国际经济与贸易北京2022/本科批1不限综合财务管理北京2022/本科批3不限综合国际经济与贸易(14500元)北京2
一、2023青岛大学在天津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大学在天津的纺织工程(浮山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2、青岛大学在天津的工商管理(金家岭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3、青岛大学在天津的机械工程(浮山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4、青岛大学在天津的法学(浮山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5、青岛大学在天津的汉语言文学(浮山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6、青岛大学在天津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浮山校区)专业
一、2023青海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海大学在北京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2、青海大学在北京的经济学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3、青海大学在北京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4、青海大学在北京的临床医学(卓越医师)(五年制)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二、历年青海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专业名省份年份/批次计划人数选科科目类型临床医学(五年制)北京2022/
一、2023青岛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农业大学在天津的水产养殖学(青岛)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2、青岛农业大学在天津的动物科学(含创新实验班30人)(青岛)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3、青岛农业大学在天津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含创新实验班30人)(青岛)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4、青岛农业大学在天津的水生动物医学(青岛)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5、青岛农业大学在天津的植物保护(含创新实验班30
一、2023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崂山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2、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方向)(四方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3、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的海洋科学(四方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4、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的测控技术与仪器(崂山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5、青岛科技大学在天津的制药工程(四方校区)专业招生
2024-06-19 06:48:36
2024-06-24 00:09:22
2024-01-23 23:48:16
2024-09-19 21:03:57
2024-04-22 07:35:11
2024-01-19 07: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