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13:25:46 | 瑞迪网
江西农业大学代码是1041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学校历史
1905年,江西农工商矿务总局和学务处在农事试验场内筹设江西实业学堂,招生100余人,初办普通科,旋即改为高等预科,傅春官为总办,龙钟淞为监督。
1907年,江西实业学堂改隶江西提学使司,改称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江西农业教育始于此。
1912年,江西高等农业学堂和高等森林学堂合并,改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校,随后又改称高等农林专门学校。
1914年,江西高等农林专门学校改为江西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27年,江西创设中山大学,江西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该校,为其农业专门部,不久大学停办,改为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1932年,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因设置不合部令和经费短缺而停办。
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泰和杏岭举行开学典礼,学校设文法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农学院设立农艺系、森林系、畜牧兽医系,周拾禄任农学院院长。
1943年,开始筹备恢复江西省立农业专科学校。
1949年,农专一部分并入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其他部分组建为江西南昌农业专科学校。
1949年9月,原中正大学由新建县望城岗迁南昌市彭家桥,改名南昌大学,下设农学院,院长杨惟义,不久江西省农业专科学校一部分并入农学院,内设农艺、森林、畜牧兽医3系。
1952年,中国高等院系调整,南昌大学农学院农艺、兽医两专业和广西、湖南、河南三所农学院的兽医专业,以及江西南昌农业专科学校农艺科、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江西农学院,中科院学部委员,教授杨惟义任院长,校址设在南昌莲塘伍农岗,农学院内设农学、兽医两系和农艺、兽医中技部(中等)。
1954年,在两系农、牧场的基础上合并、扩大成立实习农场。
1958年9月1日,增设园艺、农业机械两系。
195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创办,总校设在南昌市郊,以办大专为主,分校设在江西省各地,以办中专和初技为主。
1968年10月,江西农学院撤销,随后并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绝大多数教职员工分批下放宜春地区各县农村劳动,农学院实习农场由南昌县接管,后合并为莲塘垦殖场。
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0年5月.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大总校与分校脱钩,总校称“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全日制办学,为江西省综合性的高等农业院校。
1980年11月20日,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改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江西农业大学。
2016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农业部签署协议,共建江西农业大学。 [1-2]
2017年12月,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17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有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4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9个省级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动物科学、农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工程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林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4个):畜牧学、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动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9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软件工程、动物医学、园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地资源管理、生物技术、英语
省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6个):农学、林学、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生物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核心协同单位),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建有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基地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有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截至2018年9月,“十二五”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9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
截至2014年6月,“十一五”期间,学校签订校县(市)科技合作协议12项,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7项,先后推广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棉花、牧草、蔬菜、西瓜等30多个优良品种以及一大批现代农业技术;进入“十二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1项。
2007年,江西农业大学中晚稻新组合“淦鑫688”超级稻通过了农业部超级稻认定;2011年,由江西农业大学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五丰优T025”被确认为国家超级稻。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与江西省80%以上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和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留学生教育,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同美国、荷兰、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
吉林大学代码是1018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21世纪学术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原吉林大学
原吉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于1946年10月5日由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首府哈尔滨市创建。首任院长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兼任。
1948年5月,东北行政学院与哈尔滨大学合并,改名为东北科学院。
1948年11月,东北科学院南迁至沈阳,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
194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班。
1950年3月,东北行政学院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同年6月,学校迁至长春。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的一批知名学者调入,学校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
1960年,吉林大学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6月1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局部结构调整的决定,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664人,其中教授1978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186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外聘杰出教授4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7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专家28人,“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4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含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5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学校下设5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40个, 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 门,省级精品课程97门。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覆盖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化学(覆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覆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刑法学、政治学理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预防兽医学、神经病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基础兽医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朝鲜语、新闻学、资源勘查工程、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哲学、化学、车辆工程、放射医学、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勘查技术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制药)、政治学与行政学、考古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质学、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兽医学、临床医学、工商管理
学术科研
瑞迪网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包含2个筹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1个。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
2013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EI论文1592篇;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
2013年,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2项;1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打破了连续两届没有一等奖的局面。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430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11月,校图书馆各类纸质书刊784万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截至2013年底,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2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29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日本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早稻田大学,东北大学,筑波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高丽大学,光云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诺丁汉大学,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女王大学,曼尼托巴大学等。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5所,前200的64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38个中外合作平台。
内蒙古农业大学代码是1012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内蒙古农业大学(Inner MongoliaAgricultural University,IMAU),简称“内农大”,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学校是原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大学、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由中国农业大学对口支援。
学校历史
内蒙古农牧学院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山西医学院的兽医系合并建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设置畜牧系和兽医系。
1958年,学校增设农学系。
1960年,学校建立农牧业机械化系、植物保护系;同年秋,改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
1963年,学校被列为华北地区重点高等农业院校。
内蒙古林学院
1958年9月,内蒙古林学院在大兴安岭扎兰屯镇的扎兰屯林业学校校址筹建;同年11月,学校正式开学。
1960年7月,学校迁往呼和浩特市。
1966年秋,学校停止招生。
1971年,撤销内蒙古林学院,只保留林学系并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1978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原址恢复内蒙古林学院;同年12月,得到教育部批准。
1979年春,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林学系转回七七级林业专业一个班,并开始招生。
合并发展
1999年3月,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657人(校本部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校本部135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61人(校本部7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16%(校本部56.3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431人(校本部119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02%(校本部88.45%),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42.72%(校本部52.11%)。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1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1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获国家“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91人、草原英才团队36个,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0人。获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8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8人。入选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9人。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智慧教学之星”称号教师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3个,开办本科专业8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3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林学、草业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农业水利工程、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林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动物医学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农业水利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40个):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林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农学、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金融学、艺术设计、森林工程、园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绘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食品加工技术、畜牧兽医技术、园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旅游管理、食品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 会计
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园艺技术、农学、农业电气化、木材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农业部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团队9个。建成国家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和人文社科基地)66个。
截至2020年4月,“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近3000项,其中,包括杰青、优青、重点项目、重点国合等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6项;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特色动物基因组及乳酸菌等研究领域的3项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成果奖78项,其中一等奖13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担国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5项。
2019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3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奖5项,作为合作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奖3项;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1项;组织申报专利43项,授权专利122项;获批自治区专利费用资助项目26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2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蒙古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
截至2020年4月,近五年,学校选派教师到中国国外访学、学术交流500余人次,中国国外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访问讲学、科研合作等活动的专家教授800余人次。学校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所”,参加了有关“一带一路”教育援外项目及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2012年学校成为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多边和双边援外培训25期,累计培训来自52个国家的600余名学员。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累计培训学员8000多人次。学校自2005年开始实施“2+2”合作办学项目,共选送248名学生到中国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学校自2005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先后招收来自蒙古、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526人。
以上就是江西农业大学代码是多少?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山东农业大学专业代码山东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代码是10434,专业代码请以招生目录为准。扩展资料山东农业大学学校设有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
安徽农业大学代码是多少?10364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代码。学校介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
江西高考填几个志愿几个专业16个志愿,6个专业。根据高三网显示,本科批可以填报16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6个专业。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消息,2023年江西省2023年高招文史、理工类各批次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广大考生可以通过各批次录取分数线认真填报志愿。江西师范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8001、8011、8021分别代表着江西师范大学的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由于这三个学
四川大学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四川大学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川大锦城学院的招生代码:13903专业代码:金融学代码:020301K本科保险学学校代码:020303本科投资学学校代码:020304本科国腔郑际经济与贸易学校代码:020401本科互联网金融学校代码:020309T本科汉语言文学学校代码:050101本科汉语国际
西南林业大学代码是多少?10677是西南林业大学的代码。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而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代码查询方法:一、《报考指南》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
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单招)、和本科一批的录取顺序。先是国家专项计划,然后到本科一批和高校专项计划同时进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安排在自主招生批,地方专项计划录取安排在前两个专项计划之后录取(有的省份安排在本科一批之后录取)。录取时按以下顺序进行:(1)本科提前批(含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2)贫困定向
浙江财经大学代码是多少?浙江财经大学代码是11482。浙江财经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专业代码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专业代码是:6380。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简称“南阳农职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南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学校荣誉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
2024-10-05 01:35:07
2024-11-30 23:55:31
2024-10-10 13:32:22
2024-10-16 07:25:29
2024-11-02 21:01:38
2024-10-22 15: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