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2024-10-18 00:00:41 | 瑞迪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如何报名“强基计划”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1. 2023年江苏省“强基计划”招生情况:总招生人数为300人,其中文科生占比15.21%,理科生占比84.79%。
2. 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北京550人,河南400人,浙江350人,湖南330人,四川320人,湖北310人,山东300人,江苏300人,广东280人,河北270人,辽宁250人,陕西240人,安徽230人,上海220人,山西210人,重庆210人,福建190人,江西180人,广西160人,吉林160人,新疆140人,天津160人,贵州140人,海南50人,甘肃130人,云南100人,宁夏70人,黑龙江160人,内蒙古110人。
3. 清华北大录取情况:2023年清华大学录取了3400余名本科新生,北京大学录取了3800余名新生。其中,北京大学录取的2240余名新生中,普通高考新生占比58%,强基计划新生898人、地方专项计划新生186人、高校专项计划新生90人。
4. 2023年清华大学强基招生计划:
a. 招收对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
b. 招生专业:
- 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突出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学生。
- 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理科领域有特长,且有志于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研究的学生。
- 基础文科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基础文科领域有特长且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重庆强基计划招生人数:6000人左右。 瑞迪网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培养模式: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对于强基计划招收的考生,各高校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也应该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这一点对本科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江西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江西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的相关内容。

江西强基计划一所学校都没有,有强基计划的学校只有39所985院校有,而江西没有985高校。

强基计划都有的学校如下:

强基计划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39所大学。

目前强基计划只能报1所院校,但可以选择1-5个专业。所以,在院校选择方面,考生需要慎重选择。此外,强基计划分省竞争,高校往年自主招生在本省招生规模数据也可作为重要参考。 然后强基计划报名需要的材料有:

(1)报名申请表(报名系统填写生成); (2)自荐信/个人陈述; (3)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 (4)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5)高三模拟考试成绩; (6)推荐信; (7)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8)其他可证明材料; (9)高校特殊要求提供的材料。 另外,高校综合评价、高校专项报考所需材料基本一致,家长和考生可就目前已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有备无患。

2023强基计划的变化如下:

1、部分高校招生省市新增,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新增宁夏招生,西北工业大学新增北京、重庆招生;

2、招生专业突破单纯基础学科限制,新增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如北京理工大学增加新专业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增加了新专业航空航天类,这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王牌学科;

3、校测入围规则变化,北理2023强基入围成绩计算方法调整为: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这一变动对数学单科优秀学生是一大利好消息;

4、明确校考及格线。例如山东大学重庆大学2023年均在简章中明确,校考成绩未达60分者不予录取; 5、已出简章的高校,相比前两年在培养模式的表述上都更加明确,培养方案更加细化。

以上就是瑞迪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强基计划
与“如何报名“强基计划””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强基计划如何报名1、搜索阳光高考网;2、进入网站后,点击“特殊类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3、点击“强基计划”;4、注册/登录高三学生学信网账号,确认信息;5、填报志愿;6、确认志愿表;7、下载志愿表并打印,本人签字确认,学校盖章;8、上传志愿表;9、缴费。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指的是基础学科招生的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

2024-10-15 04:33:41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报名如下: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目标院校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报专业,并确认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各校简章均规定,考生只能报考一所试点高校,每位考生可以填报的专业数目则为1~4个不等具体到招生名额,根据招生专业的多少,各校为强基计划投放了从几十到200余个名额不等,分配到每个专业均为20~40人,也有高校仅拿出了

2024-11-14 18:48:47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报名截止时间1.强基计划的报名时间通常设定在3月30日或3月1日。2.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的截止时间通常在3月25日之前。3.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虽然占85%的比重,但还有15%取决于学校的测试成绩(包括笔试、面试和体测)。因此,高校会根据强基计划的招生人数大约3倍的比例通知考生入围参加学校测试,这意味着即使高考分数稍低,考生也有机会在学校测试环节中胜出。4.许多家长将强基计

2024-11-17 09:18:40
高考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高考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高考强基计划如何报名高考强基计划报名流程如下:搜索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点击进入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强基计划。点击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报名入口。点击目标院校名称,如北京大学。如未注册学信网先点击注册。使用考生姓名和身份证注册账号,请一定牢记账号密码。到正式报名时间,就可以直接利用学信网账号登陆报名系统。拓展资料:有三种类型的学生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分别是:高

2024-10-16 10:51:16
强基计划如何网上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网上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网上报名强基计划如何网上报名如下:搜索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点击进入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强基计划。点击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报名入口。点击目标院校名称,如北京大学。如未注册学信网先点击注册。使用考生姓名和身份证注册账号,请一定牢记账号密码。到正式报名时间,就可以直接利用学信网账号登陆报名系统。拓展资料:有三种类型的学生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分别是:高考成

2024-10-19 12:33:44
强基计划报名如何取消?
强基计划报名如何取消?

强基计划报名如何取消?强基计划报名取消方法,详细介绍如下:一、取消方法:1、登录所在院校的教务系统或相关网站,找到强基计划报名入,根据系统提示,进入强基计划报名页面,查找取消报名的选项。2、根据系统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取消报名申请,等待院校审核后,报名信息将被取消,考试将不再参加强基计划。二、强基计划介绍:1、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

2024-11-18 20:21:54
如何报强基计划
如何报强基计划

如何报强基计划如何报强基计划如下:1、符合⾼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考。(应届⽣和复读⽣均可)。2、拥有在省级⽐赛或五⼤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3、考⽣参加统⼀⾼考和⾼校考核后,⾼校根据考⽣⾼考成绩⾼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祝等按⽐例合成考⽣综合成绩(其中⾼考成绩所占⽐例不得低于85%)按考⽣综合成绩由⾼到低进⾏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

2024-10-16 06:21:49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考生登录阳光高考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强基计划资讯平台获取最新的动态信息。强基计划招生需要什么条件:1、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2、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3、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

2024-10-24 1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