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2024-10-19 08:17:56 | 瑞迪网

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瑞迪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2021强基计划报考清华还是北大更好?

在2021年的强基计划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提供了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北京大学还包含了考古学)三个专业供文科生选择。若从专业优势角度考虑,北京大学在这些专业上显然占据明显优势,因此选择北京大学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强基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但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职业挑战性。对于希望毕业后能够获得高收入的求职者而言,直接选择强基计划,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在考虑选择强基计划前,明确自身职业规划和收入预期至关重要。

总之,选择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进行强基计划学习,应基于对自身兴趣、职业规划以及对专业优势的评估。若倾向于文科专业且希望在基础科研领域深入发展,北京大学提供的专业更具有优势。但若考虑到职业发展与高收入,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强基计划是否为最佳选择。在做出决定前,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是关键。

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强基计划统一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平台 ,考生用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注册账号,进入报名系统选择相对应的学校填写报名信息即可。

一、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强基计划统一在阳光高考特殊类型招生平台,考生用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注册账号,进入报名系统选择相对应的学校填写报名信息即可。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科目;

4、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时间;

5、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地点;

6、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类型。

二、强基计划毕业生就业待遇怎样

强基计划的毕业生待遇和保障相对较好。

首先,强基计划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学金和补贴,这样的奖励为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强基计划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起薪和福利待遇,这样的待遇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三、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报考

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因为强基计划里能报的全都是顶尖的高校,这些高校每年要求的裸考分数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就算是普通的高考志愿填报,这些高校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强基计划的门槛相对普通招生来说是稍低的,所以,成绩越高优势就越大。

对基础学科非常感兴趣的考生,这里面的基础学科包括数、理、化、生、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并且入校之后不允许自由地转专业,所以若是考生对这些科目没有兴趣,也就不太适合强基计划。

有过相应的竞赛基础的考生。强基计划中每个学校其实还是以高考成绩作为主体的,但是,有一些学校为了在校考的时候,进一步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测试难度肯定要偏向于竞赛难度。有些学校要分成两种轨道,一种是高考成绩,一种是竞赛的轨道,所以大家自己要看清楚有没有相应的竞赛获奖基础。

对于单科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比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这些学校对考生的高考单科成绩有相应的要求,而且很多高校在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是以单科成绩来排名的。

当然,强基计划还适合非常有规划的考生。强基计划是实行一校一策、单独培养的方案,所以在符合相应的期望的条件下,前面几种情况比较满足,考生对未来又有明确的规划、定位,那么这样的考生是非常适合去报考高考强基计划的。

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瑞迪网

高考走强基计划好吗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走强基计划好吗的相关内容。

1. 强基计划报名需谨慎
强基计划主要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和综合成绩的主要权重。如果考生成绩与目标院校普通批次投档线差距过大,不建议报考。
2. 选择专业需谨慎
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热门专业,没有降分录取优惠,入学后不能调剂专业。因此,若考生对相关专业完全没有兴趣,或想以强基计划作为名校跳板的考生,不要盲目选择。
3. 备战校测需谨慎
参加过强基计划的学生表示,强基校考的难度较大。大多数考生集中精力于学习和研究高考内容和题目,对于超纲内容和非高考题型的解题能力和技巧掌握不足。因此,不熟悉校测、不擅长的考生应谨慎报考。
4. 志愿填报需谨慎
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限报1所,并在提前批、普通批志愿之前安排了独立的“强基计划”志愿。一旦被这个志愿录取,就不能再报后面的提前批志愿和普通批志愿,这减少了学生报考院校与志愿的数量。因此,志愿填报时需谨慎。
5. 破格入围需谨慎
强基计划为竞赛成绩突出的考生开辟了绿色通道,但破格入围条件要求高,只有国决金牌、银牌才有机会。通过竞赛学习拿到奖项并非易事,对学生的天赋、志趣和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不具备竞赛拿奖信念与实力的考生不要轻易尝试。

以上就是瑞迪网为大家带来的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在哪里填报志愿 适合哪些考生报考”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学生报呢?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学生报呢?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学生报呢?基础学科突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优秀考生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

2024-10-16 16:01:39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0-14 23:54:43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基础学科突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优秀考生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起步阶

2024-10-16 14:46:53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2022年我国总共有36所高校参与强基计划,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都为我国实力较强的名校。学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就读这些学校的相关专业,招收强基计划的专业大多是生物类,化工类,数学类,历史类,汉语言文学类等专业。强基计划比较适合于对这些学科感兴趣,且希望通

2024-10-15 15:53:02
2024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2024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2024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强基计划主要招收基础学科专业,如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哲学等,适合对这些领域特别感兴趣且有读研及明确就业规划的考生。成绩优异者适合报考,强基计划最低入围成绩要求在一本线上,且多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考生关注的焦点。成绩越高,报考更有把握。对基础学科有深厚兴趣或学科能力出众的学生可考虑强基计划,此计划适合目标为更高水平大学的考生,且能增加名校录取

2024-10-25 17:27:23
中考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中考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中考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中考强基计划适合成绩优秀的考生、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的考生、想冲刺更高水平大学的考生、有竞赛奖项的考生、有深造打算、家庭条件较好的考生。哪些学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1、对基础学科感兴趣或学科能力突出对学生来说如果在某一基础学科方面非常感兴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倾向于基础学科,那么强基计划就是非常好的选择。2、成绩优秀的考生虽然强基计划入围成绩最低

2024-10-16 03:27:02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ǔ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ǔ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ǔ2022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第三年,从近两年的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招生更注重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和综合素质优秀,所以招生对象大致包含两种类型:「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各高校的招生简章也明确了两类招考对象的具体条件: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高考总成绩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及以上;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中阶段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2024-10-24 12:25:50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清华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清华

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名单强基计划中,36所一流大学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

2024-10-16 22: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