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 18:06:01 | 瑞迪网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户口在外地,在哈市读高中,能否在哈市参加高考的相关内容。
可以,满足异地高考的条件即可参加高考,哈尔滨属于黑龙江省,条件如下: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的考生可就近报考。高考报考条件如下: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含应届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现场确认时,应届毕业生需提交学生证,往届生(社会考生)需提交高中/中专毕业证书,或由政府开具的学历证明才可以报名。普通高校毕业/退学/肆业者如有高中或中专毕业证书,可以按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
高考保送条件:
①教育部批准的16所外国语中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016年起逐步减少外国语中学保送生名额);
②获奥赛一等奖、并被选为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③省级优秀学生(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一,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的,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条件件);
④符合保送要求的退役运动员; 瑞迪网
⑤公安英烈子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以上就是瑞迪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2023清北保送名单2023年北京大学保送生拟录取名单如下:1.陈浩楠,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物理学类,奥赛国家集训队。2.陈相儒,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生物科学类,奥赛国家集训队。3.冯施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计算机类(图灵班),奥赛国家集训队。4.胡天燚,四川省绵阳中学,化学类,奥赛国家集训队。5.蒋培正,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化学类,奥赛国家集训队。6.李成
清华北大保送生条件是什么清华大学保送生资格包括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并达到一本线,获得世界级学科竞赛金牌或银牌,以及特长生且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国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与高职自主招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后,可享受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通常为降分10分至几十分,并在专业选择上享有优惠。签订招生考试合同后,学生可享受优惠政策。清华大学保送生选拔程序包含初审
高考保送生政策解读:选拔条件看这里保送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高三考生中显得尤为耀眼。无需经历高考的激烈竞争,他们就能提前获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一政策背后蕴含着选拔优秀人才、推动教育全面发展的初衷。保送生,指的是通过中学推荐、经高校考察,免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直接被录取的学生。这一政策旨在弥补高考选拔人才的局限,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保
保送生需要什么条件高考保送生需要什么条件保送生条件:1、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3、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4、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高考保送需要什么条件高考保送需要什么条件如下:保送生需要的条件有:奥林匹克中获得一等奖、电脑制作活动中一等奖、高中阶段国际科学一等奖、经教育部批准人员、退役运动员。1、奥林匹克中获得一等奖。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电脑制作活动中一等奖。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
高考保送生需要什么条件高考保送生需要条件握稿裤如下:1、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高中阶段在全敬吵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注:从2011届高中生起,需要入国家集训队才能获得保送资格。3、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等。4、省级优秀学生、相关竞赛获奖学生、外国语中学推荐的优秀学
高考保送生政策解读:选拔条件看这里在高考生紧张备考的时刻,有一群人却无需高考就能锁定大学席位,他们就是备受瞩目的保送生。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特殊的升学途径。保送生是指中国部分中学生通过学校推荐,免于高考,由普通高校直接录取的特殊招生政策。这项政策的设立旨在完善我国高校招生制度,选拔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要成为保送生,一般需满足以下条件:在高
北大保送需要什么条件?保送资格条件按照《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0号)要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考生具备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保送资格。1、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号)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
2024-10-05 01:35:07
2024-11-30 23:55:31
2024-10-10 13:32:22
2024-10-22 15:48:04
2024-10-16 07:25:29
2024-11-02 2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