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瑞迪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江苏省电大中专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报考流程 关于江苏省中职职教高考后续安排的公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0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工作的通知
苏教考招〔2020〕10号
各市、县(市、区)招办(考试院、招考中心),各有关院校: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深入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的通知》(苏教考〔2011〕2号)精神,经研究,2020年我省继续在省内高职(专科)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中试行面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注册入学的招生录取模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院校申请
省内高职院校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于6月10日前向省教育考试院提交面向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以下简称“普高考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的注册入学试点申请。2019年已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院校,如继续试点可不再申请;如退出试点,需另具报告。其中,中职学生需按对口专业申请注册,院校按对口专业审核录取。
省内民办高职院校不得同时参加高职院校统招批次录取和注册入学试点。省内公办高职院校可申请部分专业参加注册入学试点,但同一专业不得同时参加高职院校统招批次录取和注册入学试点。
2020年普高考生注册入学仍分为文科类、理科类。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不参加注册入学试点。
二、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注册入学工作应依据招生章程开展,真正做到依法招生。各试点院校须根据教育部和我省高校招生工作规定,专门制定注册入学招生章程,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表述规范。其中,普高考生注册入学,要明确报考的基本要求;中职学生注册入学,应突出技能型人才选拔要求。招生章程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向社会公布,已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不得擅自更改。
三、招生计划
凡经批准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院校,须按照省教育厅核定的招生总计划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等情况,合理地安排好专业计划。院校的专业计划由省教育考试院汇总后统一对社会公布,其中,中职学生注册入学计划须按照单独编班培养的原则单独制定,并注明对口招生专业科目组要求。
根据教育部来源计划管理要求,面向中职学生的注册入学计划,原则上不得转为普高考生注册入学计划。
公办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生注册入学未完成的计划,不得转为高职院校统招批次的计划。除民办高职院校体育、艺术类统招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外,高职院校统招批次未完成的计划,一律不得转为注册入学计划。
四、考生报考要求
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未被统招批次录取且取得全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成绩的普高考生,方可申请注册入学。在此基础上,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对申请考生提出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要求。
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报名,未被对口单招本科和专科统招批次录取的中职学生,可申请注册入学。在此基础上,院校可根据其自身情况,进一步对申请考生提出技能和相关考试成绩等要求。仅申请注册入学的中职学生不参加对口单招全省统一组织的专业技能测试。
五、体检
申请注册入学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考生的体检工作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和《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苏教考招〔2019〕50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普高考生应参加由县级或县级以上招办和卫生部门组织实施的高考体检。中职学生应参加由各市、县(市、区)招办和教育局职教部门共同组织的对口单招体检。
六、注册录取流程
注册入学须通过省教育考试院设立的注册入学网上管理平台进行。其中,普高考生注册入学和中职学生注册入学均分两轮进行,每轮均包括三个步骤。
1.考生申请。符合注册入学条件的考生,通过网络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注册入学管理平台,按“院校+专业”的方式申请,可同时注册6个“院校+专业”志愿。
2.院校审核。院校依据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按照录取原则,对提交注册申请的考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考生即为院校预录取考生。
3.计算机匹配录取。凡被院校预录取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通过计算机系统,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和院校确定的考生预录取顺序自动匹配录取1个院校及专业,注册即完成,考生不再需要通过网络确认录取信息。
凡上一轮符合条件未注册成功的考生,均可继续参加下一轮申请。凡已成功注册的考生,不得再重新申请注册其他院校。未能成功注册的考生,一律不予办理录取手续。
经过考生申请、院校审核、匹配录取后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可在下一轮继续接受考生申请。每轮注册计划数为上一轮未完成的计划数。院校须在每轮申请注册本校的考生范围内确定预录取考生顺序名单。当院校录取考生数达到招生计划数时,即视为完成招生计划。
七、时间安排
面向中职学生和普高考生的注册入学分两个时间段进行。其中,面向中职学生的注册入学工作,在对口单招本科、专科录取结束后进行。面向普高考生的注册入学工作,在普通高考统招批次录取结束后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一)中职学生注册时间安排
第一轮:7月1日至2日
7月1日8:30-17:00.考生网上提交注册申请。
7月2日8:30-12:00.院校审核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
7月2日13:00-17:00.计算机匹配录取。
第二轮:7月3日
8:30-11:00.考生网上提交注册申请。
11:30-14:00.院校审核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
14:30-17:00.计算机匹配录取。
(二)普高考生注册时间安排
省教育考试院于8月26日起开放注册入学管理平台,考生可随时登录平台查询注册入学试点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要求等相关信息。
第一轮:9月7日至9日
9月7日8:30-17:00.考生网上提交注册申请。
9月8日8:30-9日11:30.院校审核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
9月9日12:30-17:00.计算机匹配录取。
第二轮:9月10日至11日
9月10日8:30-17:00.考生网上提交注册申请。
9月11日8:30-11:30.院校审核确定预录取考生名单。
9月11日12:30-17:00.计算机匹配录取。
八、工作要求
各有关高职院校和中学要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做好注册入学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实施“阳光工程”。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高职院校和中学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30个不得”的工作禁令。高校是本校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高校招生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各项招生规定和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切实维护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性。
(二)严格规范招生宣传。各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招生宣传力度,使考生了解、熟悉有关政策规定。要科学规范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宣传口径,主动、正面宣传院校专业特点、就业优势以及对考生的奖励优惠政策。严禁高职院校通过虚假欺骗性宣传、违规承诺吸引或欺骗考生入学,坚决杜绝一切不规范的招生宣传行为。
(三)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严禁高职院校避开省教育考试院违规录取考生;严禁录取不符合政策和条件的考生;严禁高职院校雇用在校学生及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生源并介入注册入学工作;严禁高职院校向中学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支付与注册入学有关的任何费用用于组织生源。各有关中学须加强对本校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加强对学生申请注册入学的指导,尊重考生本人意愿,严禁中学教师包办学生注册入学手续;严禁中学教师有偿为院校组织生源,收受高职院校给付的任何费用。如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中学或中学教师参与违规招生的,视其情节轻重及社会影响程度,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或解除教师职务。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严格规范注册程序。各高职院校要认真执行招生政策和录取程序,通过注册入学系统开展注册入学工作,以注册入学系统注册成功的数据为录取依据。严禁向未正式录取的考生提前发放录取通知书;严禁提前组织学生到校报到;严禁录取未成功申请注册入学的考生。
(五)严格规范收费行为。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高校招生收费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额外费用;不得用预收费的方式提前向学生收费,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不规范收费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因招生收费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对违规收费的高职院校,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因违规招生带来的遗留问题由有关院校承担全部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及社会影响程度,由省教育厅予以全省通报批评,并削减该校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或暂停下一年度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资格。
九、其他
(一)申请注册入学考生档案的建立和移交、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按照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或对口单招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高职院校如需对申请注册本校的考生进行面试,须制定详细的面试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凡已被各类高校录取的考生,一律不得再申请注册入学。凡注册录取的考生,一律不得转入非注册入学的院校和专业学习。
(四)凡被注册入学录取的考生须凭高中或中职毕业证书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请各市、县(市、区)招办(考试院、招考中心)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至所辖中学,并配合试点院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2020年注册入学试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材料报送地址: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普高科,联系电话(传真):025-83235841.
省教育考试院
2020年5月30日

2022年江苏省电大中专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报考流程
2022年江苏省电大中专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报考流程电大特色:免试入学、弹性学习、轻松毕业
教育部直属,国家正规学历,全国联网,唯一证书编号,在总.校官网查询学籍,学历在线验证。·报读不限户籍、每月注册!一年制专业,网上学习考试,快速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全国通用!
证书可报考:
二建、消防、
会计、执业药师、幼师等执业资格,还可入伍政审、报考大专、评职称等。
成人一年制中专招生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会计、机电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建筑设备安装、
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药、药剂、
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等。
学历用途1、积分入户2、转行找工作3、晋升加薪4、考资格证5、学历提升6、评职称7、出国留学
电大中专国家教育部唯─直属成人中专。
拒绝繁琐程序!提升学历的第一步,就这么简单!教育部直属中专,考二建、八大员、会计、药师、评职称、就业等全用它。电大中专同时也是小学、初中人群提升学历的唯一过渡方式。
中央电大中专学历常年滚动招生,十四个热门专业供您选择!常年滚动招生。随报随学,周期短,专业全。
招生报名时间:全年滚动招生,全国招生
学习形式: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招生对象:(1)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2)入伍政审、复转军人(3)企业在职人员(4)欲考执业资格的人员。
学籍注册时间:
每个月25日前均可报名注册,系统关闭即止,资料要齐全,缴费要及时,未及时缴费是不能完成注册手续的。
注意:每月批次注册截止时间可能有几天浮动,如遇寒暑假放假只接受报名,不能注册,注册时间顺延到开学,我校教务部会另行通知。
报名资料:
1、本人身份证正反面扫描电子档。
2、蓝底2寸电子相片一份。
电大中专重要性:
1.可以用于报考幼儿园园长证;
2.可以报考九大员;
3.可以报考二建;
4.可以用于当兵政审;
5.可以用于报考
健康管理师;
6.可以用于银行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
7.可以用于提干、加薪、评职称;
8.作为成人高考的前置学历,取得中专学历后可以报大专学历。
电大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率高,适合异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报读。毕业后取得的教育部高等
教育学历文凭是电子注册资格的,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可查询,满足报考国家公务员以及各类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对学历层次的要求。中央电中是经教育部批准,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中等学历资格的公办承认中职院校,为方便学生,学校官网设有学籍、在线验证查询系统。所有学生入学后可以终身免费在线查询询学籍,毕业生可自行进行学历证书在线验证。毕业时学校统一发放毕业证书
报名热线:陆
公办中专一年学制 滚动注册 网络授课
同时作为前置学历参加高职扩招、单招、成考等报名考试入学,只要坚持走下去,本科不是梦想!
报名地址:湖北硕本教育(东西湖校区)- 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创新中心
对中专/技校/职校报考还有疑问,您可以点击2023年电大中专招生咨询(原广播电视大学):

关于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后续安排的公告
瑞迪网(https://www.ruidir.net)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江苏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后续安排的公告的相关内容。
我省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专业技能考试将于7月初结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www.jseea.cn
)和微信公众号“江苏招生考试”(jszsksb)将适时公布成绩发布、志愿填报、录取等相关信息,请广大考生及时关注。
一、成绩发布
预计7月中旬,省教育考试院将发布2022年中职职教高考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考生可以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上办事-查询中心)查询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
二、志愿填报
成绩公布后,考生可凭本人的考籍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登录考生服务平台(gk.jseea.cn)填报志愿,志愿填报分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填报时间与成绩同时公布。
第一阶段,填报本科和专科第一批次志愿。
各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科目组及计划数。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志愿。
第二阶段,填报专科第二批次志愿,分两轮进行。
三、录取安排
本科和专科第一批次预计7月下旬开始录取,专科第二批次预计8月初开始录取。
具体时间安排详见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公告。
瑞迪网以上就是瑞迪网整理的江苏省电大中专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报考流程 关于江苏省中职职教高考后续安排的公告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瑞迪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
www.ruidir.net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