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7 15:21:03 | 瑞迪网
符合生源所在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以及强基计划招生学校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请,于4月份按高校招生简章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对本地报名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1、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2、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3、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4、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5、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6、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瑞迪网
强基计划报名注意事项
强基报名需谨慎:如果达不到一本线的考生,还是别报了,报了毫无意义,徒增添考生烦恼,影响心情。如果比一本线高那么一点的距离36所双一流大学分数线差很远的还是要慎重一点,否则花了心思报了名后边初审没过,高考考的也不好,对考生心理影响还是有的。所以要慎重的。
选择专业需谨慎:强基计划已经明确要求招生专业要集中在数理化生及文史哲等7大基础学科及其衍生专业。从专业上看,都属于网上普遍喷的“冷门专业”、“不好就业的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强基计划
湖北的双一流大学有哪些大学湖北省的“双一流”大学有7所,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武汉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华中科技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双一流大学有哪些学校?第三轮的双一流评选时间为2026年。双一流大学都有:东华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1、东华大学东华大学,地处中国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上海大学上海
高考志愿填报对定向培养士官有何影响不影响。不影响。定向培养士官志愿的填报为专科提前批,可填报一所院校,可以填六个专业,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填报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其他专科提前批次院校。在填报志愿时,以填报志愿书上的填报代码为准。须为参加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199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未婚,其政治和身体条件符合征集义务
高考对个人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高考,即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不仅是一次智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全面的成长机遇。高考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高考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了应对高考,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
高考里面填志愿是大类还是小类?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有关专家表示,相较于专业招生,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可选择范围,由原来的单个专业点,扩大到整合的专业群。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愿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这给了学生更大的专业选择权,降
2024年艺考新规定艺考规则重点(一):根据教育部文件指示,2024年以后,艺术类校考依然允许存在,只是需要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积极采用线上考试、统考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艺考规则重点(二):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
2022两会上,有哪些建议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影响?2022年两会,人大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不管是生育、健康、安全、养老还是科技等全方位提案,为人们的生活保驾护航。人大代表李燕建议加大对“一致性评价药品”宣传力度,以确保居民用药的安全性和便利,让性价比高的药成为群众的首选,去除贵的就是好的这种固定思维。人大代表丁列明建议减免农村60岁以上医保缴费,以减轻农
借读生对高考有影响吗借读生高考是否受影响,关键在于是否满足异地高考条件。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则无影响,反之,则需考量异地高考政策。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可逐步在当地参加高考,但需满足家长稳定就业、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学生在迁入地就读,以及城市发展的特定需求三个条件。借读生高考报名需按教育部门规定执行,通常以户籍为
2024-10-05 01:35:07
2024-11-30 23:55:31
2024-10-16 07:25:29
2024-10-10 13:32:22
2024-11-02 21:01:38
2024-10-22 15: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