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成都有大学多少所

2024-10-28 11:36:26 | 瑞迪网

今天瑞迪网小编整理了成都有大学多少所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成都有大学多少所

三本高校

1、4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NankaiUniversity,Binhai,简称南开滨海,肇始于2002年,正式成立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南开大学的下属独立。
2、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性质为独立。

3、2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该学院是由教育部批准的一所民办学院,由云南师大结合社会经济所创办,该校成立于2000年,是最早的独立学院之一从2007年起至2015年,该校一直位列国内独院排行榜的前十,并于2016年跻身前六,并入。
4、4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性质为独立学院5武汉城市学院
5、2三本院校包括多数独立学院公民合办,民企出资,属于民办范畴 部分民办高校少数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属于民办范畴注经教育部批准,有少数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全部或部分专业可在本科第二批及以上招生,如南京大学金陵学。
6、根据教育部门规定,本三已经基本取消,以下是以往的三本院校排名1珠海科技学院 珠海科技学院原名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创建于2004年5月18日,是由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举办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7、3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特大型企业胜利石油管理局在优化整合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优良办。
8、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成立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9、三本大学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本科院校”等,是“公办民助范畴”的大学如今大部分省份都取消了三本招生,因而现在三本大学变成了独立院校,三本大学与二本一本大学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学制都一样是四年但是三本的。
10、三本大学是社会大众对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院校的统称,如果按照官方解释的话,三本就是本科三批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

11、2黄河交通学院 黄河交通学院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培养交通运输类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00余亩,建筑面积近78万平方米3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科技。
12、全国公办三本大学有哪些三本大学一般都是私立的,很少有公办的,下面是具体信息,来看一看吧全国公办三本大学有哪些 基本上没有公办三本大学,我国公办大学最低为二本大学,三本大学基本上都是民办大学有几所公办。
13、现在的三本大学如下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
14、截止到2020年11月,中国并没有公办的三本院校,我国公办大学最低为二本大学,三本大学基本上都是民办大学,民办本科包含2种类型民办二本民办三本独立学院还有中外合作高校也属于民办三本院校相对比较好的三本大学有。
15、陕西三本大学有如下1西安培华学院,有法学专业和传媒类专业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2007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2018年成为陕西省一流民办。
16、辽宁三本大学主要有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等学校介绍1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3年3月,是大连。

成都有大学多少所

成都有大学多少所

院校专业:

成都大学创建于 1978年,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承办大学。学校历经多次合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现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优先培育”类建设单位。,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秉承 “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校训,弘扬“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坚持“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扎根成都、面向世界、服务社会”的服务定位,坚持内涵发展、改革创新、质量提升,着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高校,国内位列第77名,位居全球高校1001—1200位;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2个学科首次上榜,临床与健康学科全球位列第601+名,工程类学科全球位列第801-1000名。,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旅游管理等19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9人,专任教师1632人,正高职称教师230人,副高职称教师567人,博士教师773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8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2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近3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约1700人)。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2021年16个专业在四川、甘肃、河南、新疆本科一批次招生,94%的文理科新生成绩高于一本线。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2019年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学生公寓工作成果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家特色空间”;近五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2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94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54项、省级奖项2085项。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探索推进“三制四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届毕业生考研国家线上线率86%,平均升学率达45%;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3%。,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现有科研人员1200余人,建有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76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28项,其中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课题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34项、国家艺术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十,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三。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科研经费均超过2.4亿,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7万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3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1项。我校教师负责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回家过年》荣获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大赛一等奖。获得专利授权近1500项。近五年,发表CSSCI论文488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50部。2021年发表ESI各学科论文990篇,多篇发表在《自然-微生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60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0篇文章入选热点论文,ESI总被引频次超过23000次。在2021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榜单中,我校位列川内高校第5位,全国高校第150位,全球高校第700位。王清远教授连续七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同时入选2020、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双榜单。4名教师入选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地方服务 学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及功能区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绿地集团、四川能投、四川铁路集团、天府超算中心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唯一)。连续6年面向全球发布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引入各方资源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的本地孵化基地,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近五年,学校定点帮扶甘孜州石渠县、阿坝州九寨沟县和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石钟镇民强村,获评“2018年全省先进定点扶贫单位”。,国际交流 学校将“高规格实施一流国际化项目”纳入未来五年“六个一流”建设目标,实施一个学院对接一个国际一流学科(大学)工程,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35所世界知名大学、10所世界知名年轻大学和44所成都国际友城高校。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19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累计招收留学生2900人,生源国54个;2021年培养留学生769人。获评首批“四川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建立斯特灵学院;开展40个本硕博多层次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和42个海外校际交流交换项目,累积参与学生近1000名。设立泰国和新西兰2个海外校友分会。连续举办六届国际交流周。聘请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特聘泰国专家关国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促成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牵头成立“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并担任联盟秘书处和第一届执行理事长单位。2021软科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块排名第163位,留学生比例和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两项指标双进全国百强。,区位条件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是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中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校集群聚集溢出效应,打造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桥头堡的重要集成大学之一。学校为单体校区办学,校区占地二千三百余亩,三万余亩青龙湖湿地公园和锦城绿道环抱校区,环境优美,地铁4号线设成都大学站,20分钟即达市中心,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6.4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8.9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7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6.0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40.82万册,电子期刊55.27万册。学校师生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学习生活设施完备、便利、现代,有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教师事务大厅、校友之家,拥有西南地区单体最大的高校图书馆1座,艺术分图书馆1座,建有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高标准建有体育馆、排球馆、恒温游泳馆、田径场3个、篮球场和风雨篮球场4片,拥有可承担大型学术会议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会议中心1个,科研大楼(生物与医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在建,有三甲综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成都大学附属幼儿园。,着眼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携手同心,共同奋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建设成为成都的创新大学、开放大学、窗口大学,以成大之治成效展示成都之治形象,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而不懈努力!

其他信息:

1. 四川大学

2. 西南交通大学

3. 电子科技大学

4. 西南石油大学

5. 成都理工大学

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7. 西华大学

8. 成都中医药大学

9. 四川师范大学

10. 西南财经大学

11. 成都体育学院

12. 四川音乐学院

13. 西南民族大学

14. 成都学院

15. 成都工业学院

16. 四川旅游学院

17. 成都东软学院

18.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19. 四川传媒学院

2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1. 成都文理学院

22. 四川工商学院

23.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24. 成都医学院

25.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26. 成都师范学院

27.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8.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29.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30.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31.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32.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33. 四川水利职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5653864业技术学院

34.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35.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36.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7.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38.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39.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40.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41.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42.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43.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44.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45.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46.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47.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48.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49.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50.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51.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52.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53.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54.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55.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56.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拓展资料:

1. 成都简称“蓉”,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2015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2.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西与雅安、阿坝接壤,南与眉山相连。成都市下辖锦江区等10区5县,代管5个县级市。2015年末,成都全市建成区面积100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72.8万人。

3.四川大学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拥有研究生院和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

4.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为教育部、工信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两电一邮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

四川大学,985高校,双一流A类高校,博士点,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985高校,双一流A类高校,博士点,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96366,一流学科高校,博士点,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一流学科高校,博士点,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211工程,一流学科高校,博士点,成都;

四川农业大学,211工程,一流学科高校,博士点,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一流学科高校,博士点,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高校,博士点,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博士点,成都;

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点,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点,成都;

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点,成都;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点,成都;

西华大学,硕士点,成都;

成都大学,硕士点,成都;

成都医学院,硕士点,成都;

成都师范学院,本科,成都;

成都工业学院,本科,成都;

四川旅游学院,本科,成都;

西南科技大学,博士点,绵阳;

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绵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点,绵阳;

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点,南充;

川北医学院,硕士点,南充;

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点,泸州;

四川警察学院,本科,泸州; 瑞迪网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硕士点,广汉;

四川理工学院,本科,自贡;

四川文理学院,本科,达州;

乐山师范学院,本科,乐山;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内江,

西昌学院,本科,西昌;

攀枝花学院,本科,攀枝花;

四川民族学院,本科,康定;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本科,德阳;

阿坝师范学院,本科,汶川;

还有很多三本与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的高校总共109所,上面36所,是具有一定水平的!

1、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

2、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肇始于1896年的山海关北洋铁7a64e59b9ee7ad9431333433626538路官学堂,此后屡迁校址,数度更名,而以唐山交通大学扬名海内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尤以土木、矿冶两学科独树一帜。

1952年经院系调整,更名唐山铁道学院,专事轨道交通人才培养。1964年学校内迁峨眉,1972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成都。2000年学校划归教育部管理。

3、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

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4、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创办于1956年,原名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以重庆大学地质系、 西北大学 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同时抽调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部分干部教师组建。学校组建后,原北京地质学院石油系、二系部分、三系整体,先后成建制迁入。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

5、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校本部、彭州、人南、宜宾四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000亩;图书馆纸质文献260余万册,电子书刊800余万册;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

成都有大学多少所

华中科技大学是怎样的一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简称 华中大 , 亦称 华工 、 华中科大 ;创立于1953年,位于武汉喻家山麓,东湖之畔。为中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涵盖理、工、医、文、管等多学科,是一所理工和医学实力强大,其它方向皆有专长的综合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是首批列入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最成功大学之一,被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历史沿革 华中理工大学 1953年10月15日,由老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力部分合并组成 华中工学院 。设有武昌本部、长沙分部、南昌分部和桂林分部。同日在武昌本部举行了华中工学院成立大会。 1953年10月24日,长沙分部举行开学典礼。 1954年分部开始搬迁到武昌总部的工作,8月中旬搬迁完毕。 1955年6月,国务院的正式任命查谦为华中工学院院长,彭天琦、刘乾才、朱九思为副院长。 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华中工学院相对较好的保护了一批理工类专家学者,为日后的腾飞打下基础 1980年,华中工学院创办中国语言研究所,建立英语系,向综合性大学转变 1984年7月13日,华中工学院成立研究生院 1988年1月,华中工学院改名为 华中理工大学 2000年5月,华中理工大学中文名称改为 华中科技大学 ,英文名称不变。 200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迎来五十周年校庆大典。 同济医科大学 1907年10月1日, 德文医学堂 在上海成立 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 同济德文医学堂 1912年,同济德文医学堂更名为同济医工学堂 1917年4月23日,同济医工学堂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4年5月20日,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更名为同济医工大学 1927年8月,同济医工大学更名为 国立同济大学 1950年2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合并后新成立的学校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整来汉与学院公共卫生学馆师生合并,建立了卫生系 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 同济医科大学 2000年6月,同济医学院更名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迎来百年院庆。 新的历史时期 2000年2月28日,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华中理工大学;5月26日,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华中理工大学中文名称更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为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原同济医科大学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为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 2003年10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大典,并同时庆祝原同济医科大学建校96周年,原武汉城市学院建院51周年。 到目前为止,通过购并周边土地和大规模的建设规整,学校主校区已经同东校区成功融为一体,目前学校拥有主校区与同济校区两个校区。 历任校长 查谦 朱九思[1](1975~1984) 黄树槐[2](1984~1988;1988~1993 期间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杨叔子[3](1993~1997) 周济[4](1997~2000 期间华中理工大学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 樊明武[5](2001~2005) 李培根[6](2005至今) 学校现状 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门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校园总面积近452万平方米。同济校区位于汉口航空路13号。 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历史学等11大门类。设有本科专业7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点248个,博士点17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9个。其中29个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另外有1个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0余人(其中附属医院职工50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博士生导师610人,教授1016人,副教授1348人。在校学生7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0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60人。 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拥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中国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及大量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用现代化实验室。拥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三座,馆藏图书368万册。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由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及中船重工集团七一七研究所等著名科研单位组成。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研平台,推动中国光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和产业发展。 “强磁场实验装置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项目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承担,根据计划,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五年后将建成与美、法、荷、日并列的世界五大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将在武汉建成与美、法、德并列的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 国家级重点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现有7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按非覆盖算法,共有29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学、生物物理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光学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水利水电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泌尿外)、麻醉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华中科技大学目前7个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数为25个,在非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的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学科)还有15个。 院系设置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经济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础医学院 药学院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法医学护理学系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教育科学研究院 外国语学院 人文学院 哲学系 中文系 政治教育系 社会学系 历史研究所 法学院 体育部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文华学院(普通本科独立学院) 武昌分校(普通本科独立学院) 大学生艺术团 网络与计算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以上就是瑞迪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都有大学多少所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瑞迪网:www.ruidir.net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成都有大学多少所”相关推荐
中国有多少所大学
中国有多少所大学

高中生没考上大学的概率有多低?举个江苏的例子,满分480,分数只记语数外三门,语文数学分别160分,英语120分,还有40分附加分。一本线在340分左右。我们来算一下怎么才能考340分。计算得知,大概考到总分的百分之70就能上本一,平分一下,按每科获得百分之70的分数。理科数学满分200考140分,语文满分160考112分,英语满分120考84分,就有336分。离本一线只有4分之差。

2024-06-21 12:04:52
985学校有多少所大学?
985学校有多少所大学?

985学校有多少所大学?985大学一共有39所,这些大学都是我国的名牌重点大学,其中一期名单共有34所大学,二期名单共有5所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2004年,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启动二期建设。进入“985工程”大学的高校有:北京大学

2024-10-17 14:43:38
中国有多少所传媒大学?
中国有多少所传媒大学?

中国有多少所传媒大学?排名NO.1北京电影学院位于北京北三环边上一个不起眼的夹缝中,门是歪的,道是斜的,学生人数少的可怜,曾自嘲戏称“歪门邪道二百五”(二百五指学校当时的操场一圈250米),但就是这么一个小院子,却可以和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并列全世界电影专业大学前三甲!让无数热爱电影的人魂牵梦绕。北京电影学院在影视业内的影响非常大,在人材培养方面一直是国内的领先者

2024-09-09 22:22:03
湖南长沙有多少所大学
湖南长沙有多少所大学

湖南长沙有多少所大学问题一:长沙有几所大学长沙教育事业长沙的中等基础教育在湖南省内甚至全国都有较高知名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有长沙四大名校之称,每年考入清华、北大人数约120人。更有百年名校明德中学周南中学。其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等都处于领先水平。拥有***、朱基、任弼时、周立波、陈赓、黄兴、陈果夫等著名校友,历年进入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的毕业生占全省很大比例

2024-09-13 00:04:49
广东有多少所二本大学
广东有多少所二本大学

广东有多少所二本大学广东14所二本大学排名如下:1、东莞理工学院。2、五邑大学。3、广东金融学院。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6、广东石油化工学院。7、韶关学院。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9、韩山师范学院。10、肇庆学院。11、惠州学院。12、嘉应学院。1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4、岭南师范学院。15、广东金融学

2024-04-02 21:01:48
天津一共有多少所大学?
天津一共有多少所大学?

南开大学新闻和传播学研究生1,新闻学和传播学都只有一个方向,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践。传播学:传播理论与实践。2,首先,两个专业都要考一个科目,也就是专业一:新闻传播学基础。参考书是《新闻学概论》(第二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外国新闻传播史》郑

2024-07-01 23:18:13
南京有多少所一本大学?
南京有多少所一本大学?

广东高考体育生怎样才能考进深圳大学体育类文化科成绩达到总分340分,体育术科235分。就可以考进深圳大学。深圳大学(ShenzhenUniversity),简称“深大”,位于中国经济特区广东省深圳市,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

2024-07-07 10:23:12
全中国有多少所本科大学?
全中国有多少所本科大学?

中国哪所“三本”大学坚持第二批次招生,有望升级为985高校?国内大学在进行招生录取批次上分为第一、二、三批次招生,招生上的不同对应着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也就是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以及三本大学,其中三本大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年学费很贵的独立院校,国内有的独立院校为985大学的分校区,它们也是“含金量”较高的三本大学,比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国内的

2024-09-11 06:28:36